over 9 years ago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822/35239015/

焦點評論:現代版木馬屠城將臨(林盈達)中資進入網路機房

2013年08月22日

服貿擬開放第2類電信,宛如現代版的木馬屠城條款。圖為「316挺台灣救民主」抗議畫面。

美國與印度都已透過國安審查機制,杜絕中國業者之設備進入大型電信網路服務業者之機房。沒想到今年洽簽兩岸服貿協議我國竟擬開放中資投資第二類電信!既然我們對中國業者之設備有資安疑慮,怎能讓它跑到網路通訊服務的「上游」直接進來投資,提供服務?現在台灣準備做這件蠢事,大部分人民甚至官員與立委都不知道這條是現代e化版的木馬屠城條款!

我談判官員認為第一類電信比第二類電信重要,我們只開放較不重要的第二類。雖然第一類電信業者(有實體電路之電話公司)比第二類電信業者(無實體電路,向第一類電信業者租線路,提供網路服務)的規模大,但對許多人言,上網通訊的重要性大於電話通訊,而我們要開放的就是網路服務這塊。

從服貿協議中台灣對中國業者並未開放其經營第二類電信 「特殊業務之一般民眾之特定用戶租用封閉網路」,可看出中方已捨棄直接經營用戶的方式,將走間接投資,取得我業者之董監事席次和爭取我業者外包業務的路線。

犧牲台灣用戶權益

此外,台灣業者為了取得中國電信網路執照,很可能在中國政府威脅利誘下,犧牲台灣用戶權益。由於中國對台灣業者初期只開放福建省之電信網路服務,等將來台灣業者想擴展投資到中國各省時,其威脅利誘的效果會更好。因此,我國業者可能被迫外包網路服務給取得台灣第二類電信執照之中國業者。

這樣中國業者便掌握極大量台灣用戶之網路通訊,可在中國政府要求下調閱資料。我業者或者被迫允許中國資金間接投資取得董事席次與經營影響力;此舉將讓中國投資者有影響力上下其手,替中國政府辦事。又或者直接在自己的網路通訊系統開後門給別人;讓中國政府屬意的單位進出系統取得用戶通訊。

掌控網路神經系統

中國政府是網路管控最嚴的國家,一向對其人民和業者之影響與掌控駕輕就熟。中國在軍事和政治上都與我敵對,台灣如何能將形同國家神經網路的通訊網路系統交給完全可被中國政府掌控的中國業者? 這是一個現代版的木馬屠城開放條款,假市場開放之名,行掌控網路神經系統之實。

中國政府最想監控的就是政治人物、意見領袖、社會精英等,其中政治人物是不分藍綠官員與立委都會遭殃,到時中國政府可透過掌握敏感資訊,要脅立委與官員配合其意向施政,這將是我國與人民的木馬屠城災難。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over 9 years ago

2013/07/27
《服貿》爛透了? 沒錯!這就是「自由貿易」
苦勞網記者 孫窮理 責任主編:陳韋綸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5102

對《服貿協議》,台灣人在政治上的擔憂,高於經濟利益的喪失。

政治經濟互為體用的《服貿協議》

這個在政治上的擔憂,指的是中國透過經濟的依賴關係,逼使台灣在政治上的態度轉向,改變文化與認同,最後自然地融入中國,達到政治統一的目的。現在的中國,已經不需要像當年那樣「文攻武嚇」,他們不急著處理「統一」的問題,只需要坐等一切條件的成熟,而各種自由貿易談判與規則的建立,則是國家完成這些條件的手段。

這種「先政治後經濟」的問題意識,我覺得是正確的,因為「政治」與「經濟」互為目的與手段,原本就是「自由貿易」的本質,特別是在經濟實力不對等的條件底下,「經濟的依賴」與「政治的目的」相互為用,構成強國秩序,進而形成區域與全球的霸權,這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原來面貌。

過去60年,美國在經濟上,將台灣建設為它的「前進生產基地」;在政治與軍事上,納入冷戰的圍堵體系,並透過政治與經濟的手段,將台灣的文化、認同、消費習慣、意識形態…等等,調整到「帝國邊陲」的位置,使台灣對這個體系,產生強烈的依賴。而今天,中國崛起,新的資本霸權與之產生競爭關係,在這個拉扯下,讓我們有機會從過去對這個「政治目的的經濟手段」的無意識狀態下脫離出來,這當然是一件好事。

自從ECFA簽訂以來,馬英九的這盤棋,可以說步步都下錯;錯誤的地方,在他以為他可以獨占中國對台灣在政治上的代理權。從早期開放中國觀光客過於樂觀的評估,一直到以為中國政府在ECFA「早收清單」上會給台灣有足夠的「讓利」,以為中國會給他這個唯一的「代理人」一點經濟上的甜頭。

中國的這一盤棋

但是他並沒有估計到,他的這個「代理權」是有競爭者的。事實上,若是由民進黨,而不是國民黨來進行兩岸談判,在台灣民間會引起的反彈,只會更小,加深台灣對中國的依賴,未必更不順利。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在「有效管理、積極開放」的政策下,兩岸經貿關係的快速發展,台灣對中國開放幅度之大,就是一個明證,而今天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甚至已經快連口頭上的「反中」都做不到,也正是中國的這個「代理權」戰爭所產生的影響。

而馬英九這一個過度樂觀的「政治判斷」,也使他忽略了中國在資本化的發展上,所採取的策略。

中國的最大籌碼有兩個,一個是市場、一個是資金,缺的是資本化的手段,包括技術、市場化的經驗與商業模式這些東西,而《服貿協議》顯示出中國充分地利用了它的籌碼、補足其不足之處,就拿「電子商務」來說,中國不對台灣開放「跨境服務」,要的就是台灣把相關的技術與經驗帶到中國去。

事實上,這樣的例子,早在中國關鍵的工業與外資之間的關係,可以看得出來,像是石化業,中國歡迎包括台灣資本在內的「外資」合作,不過,持股比例不能超過50%,確保經營權不會落入人手,而這樣的「合作」,目的就在取得相關的關鍵技術與經驗(相關評論),以發展這些中國的資本,那麼,像是德國的BASF、英國的BP、Shell、美國的Exxon…這些大型跨國資本,會不知道這些事情嗎?當然不會,但是在中國的「市場」與「資金」的吸力之下,不得不就範。

當然,台灣還是有一定實力的,在這方面,中國已經構築了防火牆,那就是只把台灣放置在「十二五規劃」下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也就是對相較北邊的長三角與南邊的珠三角發展為落後的福建省,以「海峽東岸」作為其發展的腹地與資源,發展「海西區」經濟。

中國這一盤棋,一擺出來就清楚了,那台灣要的是什麼?

自由貿易對勞工一定不利

當然,台灣代表帶去談判的,少不了特定業者,而且必須是規模夠大、底子夠硬的人的需求,但那都是個別的需求,除此之外,就只有一個幻想、一個焦慮,幻想的是「通過中國走向世界(相關評論)」,焦慮的是「邊緣化」。也就是說,中國帶著的是具體的目的,台灣帶著的是抽象的恐懼。

那,這是說,台灣的代表很「無能」嗎?

如果這樣想就錯了,以上的這些問題是結構性的,當台灣逐漸失去了美國「前進生產基地」的地位之後,籌碼就不多了,剩下自己一點點小小的市場去跟人家談判,怎麼談怎麼吃癟,送一些個別產業出去,但是要用開放、開放、再開放來換。《服貿協議》是在「不對等」的基礎下簽訂的,這也是現在許多論者,批判的重點(相關報導),我們只要把這個批判放大到國際上去看,那就很清楚,在這個世界上,哪裡存在兩個完全「對等」的國家?透過一次次「開放」的驅力,全球化本來就是一個強國主導的霸權秩序,這也是自由貿易的真相。

以上,我用上了全稱式的「中國」和「台灣」,現在我要作一些修正,這種「全稱」是帶有意識形態的,因為它始終假設「國家」的利益等於「資本」的利益,而以上的分析,也只是在討論對於中國和台灣資本的利益與不利益、中國有能力為它的資本佈局,台灣則欠缺此能力。

但是,如果把「資本」和「勞工」分開,那很清楚的一件事情,是自由貿易對於勞工是絕對沒有好處的。

這一次,在政治的議題之外,大家也開始算《服貿協議》對勞工與本土產業造成的。當然,這更是好事。所有的貿易協定,如果都拿出來好好算算,鐵定是「目屎撥昧離」:國外的資本、服務、貨品移進來,衝擊本土產業,造成失業與勞動條件的下降;國內的資本、服務、貨品移出去,同樣造成失業與勞動條件的下降。本國資本在海外的投資,賺了錢,表面上充實了GDP,但是這些利潤,勞工是分不到的。整個全球化的過程,造成資本累積越來越多,勞工可以分到的越來越少。

如果我們只全稱式地看待國家的在自由貿易上的利益的話,就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墨西哥和美國的工人會同聲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了。資本跨國境的自由流動,不管流入流出,受害的都是工人,它製造失業、不穩定的工作,以及跨境廉價勞動力的「向下競爭」。

公共服務的危機

最近反對《服貿協議》的論點,以文化與語言的接近性,認為中國的服務業進入台灣市場競爭的機會比起其他國家大,這對規模不大、有引進勞工的服務業或許成立,但是對於有全球性的商業模式的大型資本、跨境服務的業者,或者不直接接觸消費者的服務業則不一定,我們從美式速食肯德基、麥當勞,或者(法資的)家樂福…等經驗,就可以看得出來,從《服貿協議》的內容來看,引進中國工人對台灣就業機會的衝擊不見得大,應該注意的還是資本的引進。

就拿開放國觀光客之後,中國資本從旅行社、特產店、飯店,一直到運輸公司,透過合資的方式經營,聘僱的是本地人,但這些中國資本,還是可以將利潤以「一條龍」的方式賺回去,這種情況,在《服貿協議》簽訂之後,勢必更加嚴重;而更嚴重的問題,在於新的競爭者進入原本已經飽和的市場之後,對於現有業者的競爭壓力。

市場競爭就會帶來就業的危機,這一點,即便是在公部門工作的「公共服務業」勞工受到的威脅,甚至是更大的。

就以台北市長郝龍斌一路走來的政策來看,2001到2003年間,擔任環保署長,不顧台灣垃圾量下降的趨勢,推動「一縣市一焚化」政策,2006年接任台北市長,打壓工會,強硬推動台北市停車管理外包,這兩個政策,很有趣地,背後的最大獲利者都是同一家公司,那就是具黨營事業色彩的「中興電工」。到今天,焚化爐及停管的業務,已經成為中興電工重要的獲利來源。

透過「外包」、「BOT」、「特許經營」、「去任務化」等方式,將公共服務「私有化」,這跟「語言、文化」的關係很小,但是跟政治人物的政商脈絡,關係就很大,在這一次《服貿協議》裡,垃圾清運、焚化爐、交通管理…這些具有公共性質的服務業也都在開放的行列,這些公共服務,會不會開放給中資經營,這個要看政治人物的關係,我們不知道,不過因為公共服務的引進,加深市場競爭的深度,不要說中資,即便是台資也會加快對政府部門要求「私有化」的壓力。

跨國經營是資本對付勞工的武器

在這裡,我們又看見「全球化」下另外一個重要的現象,公共服務的私有化,以及從中獲利的資本與政府部門的勾結。事實上,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過程中,獨裁而貪腐的政府,從來就是它的助力,甚至是不可缺的組成成份。我認為《服貿協議》的影響,恐怕會落在公共服務的私有化上。只從很單純的資人企業之間的「競爭」來處理服務業跨國流動的影響,是不夠的,自由貿易增加市場內部競爭的壓力,也逼使私人資本必須擴張它的市場,而要求國家將公共服務私有化,對於具特定政治關係的資本來說,就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跨國經營」本身就是資本拿來對付勞工的重要手段。最近幾年,我們看到台灣的家樂福工會,在工時問題上與資方抗爭,獲得了部份的成果;但是對工會來說,始終有一個隱憂,那就是家樂福在亞洲的發展策略,始終都是以中國的市場作為其最主要的目標,台灣的量販市場,在供應鍊及勞工這兩端,早就已經被壓縮到了底了,家樂福近年紛紛在東南亞其他國家撤點,放棄台灣這個小市場對它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跨國的服務業,自己面臨同業的競爭,另一邊,就是與自己僱用勞工的逐利,以及向國家與政客施加「私有化」的壓力,這是「全球化」下跨國企業一整套的現象,也就是《服貿協議》所將帶來的。

當然,在經濟區位、語言文化、資本實力,以及政治動機上,中國資本對台灣威脅的特殊性,是不容否認的,而我們只要把這個特殊性,放在這個架構下一看,就會發現,它是一個「全球化」的加強版,而在以上這些現象之外,《服貿協議》所碰觸到的另一個議題,也完全在「反全球化」運動所關注的重點下面,那就是「自由貿易」與「民主」的問題。

自由貿易協定是反民主的

所有的自由貿易協定,都是反民主的。在即將召開的立法院臨時會中,關於《服貿協議》要包裹表決或者逐條審議的問題可能會爭論不休,不過,如果拖延下去,結果就是「自動生效」(相關剪報),自由貿易協定對於一個國家的影響,比起法律案、預算案,甚至都還要大,但是,在程序上,為什麼如此荒唐呢?

這也就是自由貿易協定的本來面目。

以美國為例,美國在《2002年貿易法》中的《TPA法案(Bipartisan 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 Act of 2002)》以設定授權期限的方式,由政府與國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回到國會,照樣以「限期」、「包裹」的方式進行表決,不過在中間加上一些與國會、業者之間的諮商程序。

政府所諮詢的對象,是會受到影響,但可能利益不一致的業者,大者恆大,小的說不出話來,而在大企業政治獻金豢養下的國會議員,又會為誰說話?在這裡面,受到影響更大的工人和小農,則根本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這早已違背幾個世紀以來,所謂民主政治發展出來起碼形式上票票等值的常理,變成少數利益團體的決定。

自由貿易協定的不民主本質,早年逼得全球所有的工人和小農要追著世界貿易組織(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部長級會議抗議;近年來,這些協定從一個全球的架構,發展成區域性的、雙邊或多邊的「架構協議」,自由貿易的規則,定在像《服貿協議》這樣的談判結果裡面,而規則的背後,受益者與受害者永遠都不清楚,要幾年之後,有人大發利市、有更多的人家破人亡才看得出來,這是自由貿易的現象,當然也是《服貿協議》的現象。

反對《服貿協議》、反對「自由貿易」

好了,我們一層一層地談下來,可以稍微地歸結一下:

  • 「自由貿易」不是純經濟的,而是政治與經濟相互作用的。
  • 「自由貿易」是符合強國、跨國資本的利益的。
  • 「自由貿易」對工人是絕對不利的。
  • 「自由貿易」製造嚴重的貧富差距與失業、勞動條件下降的問題。
  • 「自由貿易」帶來公共服務的私有化。
  • 「自由貿易」助長獨裁與貪腐的政權。
  • 「自由貿易」給予跨國資本壓縮勞動條件、打壓工會的武器。
  • 「自由貿易」是反民主的。

當然,以上所有的「自由貿易」都可以代換成《服貿協議》。

《服貿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下,進入實質開放的第一個環節,之後跟著來的,是「商品貿易」、「投資便利化」以及「爭端解決機制」這些談判,作為現階段,在政治、經濟上,對我們壓力最大的國家,ECFA架構下的這一籃子談判,將深深影響我們的未來。

而就如本文所指出的,不反對「自由貿易」而反對ECFA╱《服貿協議》,是無法想像的。同樣地,反對「自由貿易」而不反對ECFA╱《服貿協議》也是無法想像的。在中國崛起,挾其經濟實力與政治目的向台灣進擊之時,我們的處境比起過去受到美國帝國主義單邊秩序擺佈的處境,更加危險,而這兩邊同時以各種自由貿易協定要求台灣開放市場,並意圖將台灣整合在它們的霸權秩序下,加上台灣深刻的「邊緣化」焦慮,如果再沒有行動,將來勢必掉入空洞而貧窮的深淵。

當然要反對《服貿協議》,不只反對《服貿協議》,還要讓它成為我們以行動反對「自由貿易」的重要一役。

 
over 9 years ago

http://www.erenlai.com/en/home/item/5415-2014-02-16-10-15-07

你確定我們依然自由?─ 獨立出版人對服貿的幾點思考
服貿是面照妖鏡,讓台灣的不民主與不自由全現形。
除了反對不對等開放外,出版人更應藉此省思自身的問題。
撰文∣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負責人)圖|楊忠姳

編按:《兩岸服貿協議》名義上的開放範圍不包含「出版」,卻在出版界引爆激烈討論。反對與贊成者都認為「自由」是台灣出版界最核心,也最應捍衛的價值,但卻對《兩岸服貿協議》的實行結果有了相反的評估。本次「讀未來」邀請兩位持不同立場的出版人,透過他們的意見,正好可讓我們辨析服貿的利與弊。

《兩岸服貿協議》掛著貿易二字,卻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議題。台灣出版市場本是自由競爭的環境,也出版中國作者的書,為何開放中國印刷業、書刊發行及零售業來台,會引發軒然大波?理由很簡單:中國的飛彈依然對著台灣。若真要交好,何必捧錢來?只要別在國際場合打壓我們,豈不更實際?

與其恐懼,不如自省

錢是流動的,不需簽署《兩岸服貿協議》,中國資金流至香港就能裹上外資身分進入他國。若中資出版社願意在台深耕,台灣出版人就該正面接招。頂多是搶版權時,不敵對方的雄厚資金,但我們還能善用企畫力,開發更有吸引力的題材或栽培本土作家。在以書決勝負的前提下,戰況越激烈越能活化兩地的出版業,這是好事一樁。

有同業擔心中國資金一旦入台灣出版市場,會壟斷簡體、繁體中文版權,或直接「和諧」譯文。筆者詢問過專業版權代理人,得知此種狀況不可能發生,目前繁體字版權只授予「在台立案」的出版社。外國出版社也將中國、台灣視為不同國家,版權分別處理,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能同時買到繁簡版權。另外,大型跨國公司由於本身擁有作品版權,有些傾向直接在兩地設立分公司,招募當地人才,讓支部獨立運作,但可策略性共享譯文等資源,這就與版權壟斷無關。至於譯文是否會遭到「和諧」處理?在擔心之前,倒不如先捫心自問:台灣出版社經常傳出嚴重漏譯、誤譯事件(其中甚至包含知名人士),鬧得沸沸揚揚後,讀者連一張勘誤表都拿不到。連自己都「和諧」了,怎有立場責怪他人?

不想賺錢的對手最可怕

我們雖然不怕良性競爭,但也不能沒有防人之心,畢竟,在商場上,面對不想賺錢的對手,才是最可怕的。

中國的「出版社」都屬國營,民營的則是「文化公司」。出版社目前已改為企業制度自負盈虧,他們會購買外國出版品,但內容皆需審核,違反其意識形態者就必須刪除修改或是被禁。此外,印刷需要准印號、祕密載體證;進口書籍也需要審批。可說從印刷、出版到銷售,每一層都設有審查關卡。因為對他們而言,書是特殊商品,是思想武器,一旦可以自由來台,難保他們不會以「資訊篩選」及「低價傾銷」策略介入台灣出版市場。

書市恐成意識形態戰場

舉例來說,目前台灣國小至高中的教科書,已無統一版本,而是由各出版社送審核定後出版。各版本教科書的意識形態已常引起爭議,若有圖謀不軌的中資出版社,以教科書包裝特定的意識形態,再搶下由老師推薦的假期課外讀物清單(此類書籍不需審核,也是非教科書出版社足以支撐年收入的商機),我們能確定香港愛國教科書事件不會在台重演?

就算具有文化意義,書籍本身依然是商品,只要牽涉銷售,就可能產生惡性競爭,藉以獨占、壟斷市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開放中國來台成立網路書店,除可能引發折扣惡戰,也可能將國民個資雙手奉上。再者,「決定上/下架」是一種霸權,也是最有效率的消音。若「居心不良」的中資通路進行上架審核,是否會阻撓如法輪功等敏感議題的書籍銷售?消費者不會察覺此事,因為他們渾然不知有這類書籍存在。如此一來,我們要如何認識一個完全不存在於生活中的概念或思想?

利益才是腐化主因

兩岸局勢曖昧不明,就算不見槍砲彈影,中國議題始終敏感,我們須保持高度警覺,這是基本防衛。事實上,上述「愛國教科書」、「惡性競爭」、「個資外洩」、「通路/媒體篩選」等問題,不必等中資進來,台灣早已通通具備,只是危及國安的程度不同罷了。如此看來,我們真擁有自己以為的自由嗎?

台灣的自由空氣早已逐漸稀薄,電視新聞充斥中國的相關訊息,寧可報導《我是歌手》而吝於報導台灣社會抗爭事件,我們連「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的權利都沒有了。一個被邊緣化、喪失文化優勢、夜郎自大的國家,就如同波特萊爾在《人造天堂》中所說的:「它很自負,認為自己很世故又有定見,不相信自己會被背叛或出賣。就這一點而言,它根本不是魔鬼的對手:它以為被魔鬼抓住一根頭髮無所謂,結果整顆頭顱馬上就被它給提走了。」

提走我們頭顱的魔鬼不一定是中國,而是利益。台灣近年以「自由競爭」為名,朝資本主義靠攏,小店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壟斷通路的巨獸。多少人前往獨立書店不願買書,只會拍照打卡,並在臉書貼文:「與書相遇的午後,真是小確幸。」確幸後,拍拍屁股就走,誰會在意沒有財團保護的獨立商店,得承受多少營運壓力?又有哪些出版人擔憂獨立書店的批貨價格過高,而願意協助解決?

反抗才能展現自由價值

正如一人出版社總編輯劉霽所言:「文化部和政府對出版業最大的幫忙,就是『不要來煩我們』。」《兩岸服貿協議》是一面照妖鏡,將台灣日趨緊縮的民主打回原形:政府倉促完成協議,就動用行政資源強加推動,甚至演變成「誰擋在前頭,誰就得被拔除」的非民主國家現象。要是就此接受,我們將永遠失去反抗的立場。而這「反抗的權利」,才是我們自由價值的真實展現。

最後,不談政治,純粹以商業競爭角度思考。商業協議理當公正對待雙方利益,但此次簽訂的協議卻是完全不對等。台灣全面開放,中國層層封鎖。可以說,中國出版印刷集團能輕鬆來台插旗,我方卻連到中國插一枝旗的資格都得先申請,光憑這一點,我就反對。

 
over 9 years ago

來知服貿Let's FuMou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mYyJ6EfSm6hi_y21BVkVw/playlists
服貿各場公聽會來賓發言剪輯(含字幕),g0v群眾外包協作,讓公聽會更易聽懂!

自己的服貿自己審
http://review.fumao.today/ 
有完整展開的產業一覽表與公聽會資料下載

你被服貿了嗎?
http://tisa.g0v.tw/
公司名稱快速查詢你的產業在不在服貿的範圍裡!
g0v零時政府出品,必屬佳作

服貿,給審嗎?
http://ourstaiwan.lionfree.net/
個別產業的線上投票與論壇

產業界到底怎麼看服貿?
http://gavin20140323.pixnet.net/blog
Blog形式的文章收集

 
over 9 years ago

[醫療] 醫勞盟:醫療環境更加險峻

http://www.tmal911.org/26032328622084421578.html

醫勞盟聲明:服貿將使台灣醫療環境更加險峻

爭取醫事人員勞動權益的醫勞盟,今發表聲明指出,台灣醫界面臨許多的挑戰,包括醫療崩壞、醫護過勞、而健康依舊不平等,但這些都比不上接下來即將面臨的外部挑戰,即政府擬全面開放中國醫療機構及社會服務機構來台設置。健康與社會服務不是商品,不是純服務業,不能僅由市場和資金決定國家社會安全的規劃,台灣衛生福利制度應朝向已開發國家的社會安全制度而努力,才能建立台灣全民最基本的健康保障,並且符合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的最低要求。(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聲明內容:

  1. 反對政府企圖以服貿作為解決任何醫療崩毀現況及健保財務困境的手段。

  2. 依現有的服貿條款,台方受益最大者是在於企圖擴張卻受限於法規不得從事財務操作的財團法人醫院,而過去財團醫院的無限制擴張卻是醫療崩毀與血汗醫療,甚至造成國家健保財政負擔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強烈要求政府在服貿協定之前,立法強制財團法人醫院除現有公開簡式報表外,需接受外部第三方會計簽核,並依現有國際醫療會計準則規範之,並從嚴規範財團法人醫院盈餘流向,使財團法人醫院回歸法人的公益性。

  3. 在醫療崩毀及分級醫療的相關根本問題尚未得到政府正式解決方案之前,反對以服貿協定作為財團法人醫院擴張及加速醫療崩毀的幫凶。

  4. 對包括中國在內的醫療開放協定,必須在一個完整的國家醫療健康及產業戰略目標之下思考,除了對中國之外,更要考慮周邊國家甚至全球醫療產業的競合,而這個戰略目標必須是國家層次的醫療健康及產業遠景。沒有願景的論述與現階段作法,都是支離破碎的短期近利,徒然空耗了台灣優質的醫療國力。

  5. 針對外籍醫事人力執照認可,必須站在全球菁英爭奪戰的高度來規劃,目標應該是各國的醫療頂尖菁英,絕非針對特定國家,或是特定的富二代官二代醫二代量身訂做。

  6. 在醫療產業方面,中國醫療市場對台灣醫療產業的最大助力,是在於中國醫療的後台市場,包括醫藥物流,中醫藥原料市場,新藥研發,醫材醫藥證照取得,長照事業等等。這些台灣的優勢產業項目,中方不是尚未開放,就是實務上諸多刁難限制。而這些需要政府替民間產業積極爭取的項目,在這次的服貿談判中完全付之闕如。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暨病人安全促進聯盟堅持捍衛台灣人民的健康權及台灣醫護勞動正義,對於政府草率與中國簽訂ECFA及服貿協定、全面開放健康與社會服務業進入台灣、嚴重違反民主程序、並忽視整頓台灣醫護勞動現況,表達嚴正的抗議,並持續為台灣全民健康照護體系及勞動正義而努力。

 
over 9 years ago

http://www.tmal911.org/2/post/2014/03/58.html

服貿協議附件 vs. 衛福部服貿 Q&A

行政院衛福部為表達政府立場並與民眾充分溝通,於3月22日公布了關於服貿醫療部分的問答集。經過醫勞盟詳細檢視並與服務貿易協定相關條文比照,發現衛服部之問答集其中有部分內容與服貿條文實際內容不符,需進一步探究。為保障民眾權益並善盡醫勞盟作為專業醫療民間團體之責任,茲將其製表對照並詳述如下如附圖:

醫勞盟的疑問如下:

1.合資情況下,大陸服務提供者捐助比例應做合理限制,建議規定本地資本捐助比例應至少為1/2以上。若無限制合資總股權,即便條文中限制董事需占一定比例的台灣醫事人員,恐怕也無法阻擋大陸資金實質控制台灣醫療產業。

2問答集中五、(1)合資(2)捐助及(4)捐助或介入,實為混淆用詞,蓋依照民法財團法人之規定,其性質屬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公益法人,其設立乃藉由「捐助」行為。對於已成立之財團法人醫院,無償提供財產者,則稱贈與,本非捐助行為。問答集中,合資為捐助之比例方式,非單獨另一行為。所稱不允許捐助或介入現有醫院 ,對現有醫院本無捐助之可能,宜改稱「不允許贈與或介入現有醫院營運」,問答集中用語混淆,實讓人疑慮。

3.問答集中,五、(5)及八、提及『僅核准在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地點限於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等敘述,在服貿協定正式文件中則完全未見,有何依據得出僅核准在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該等行政機關片面限制,有構成不必要的服務貿易壁壘之疑慮,從而違反協議本文第四條公平待遇及第六條管理規範之規定及精神。

雖新設醫院之申請設置必須經現有之『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核准,公務機關仍有把關之權利,但該把關程序係由地方與中央機關行政審核,並無法規限制需與現有「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資源不足地區之醫療服務提升計畫」中所定義之『偏遠地區』相符,且無相關罰則明文規定。

4 問答集中五、(4)中提及『限新設立,不允許捐助或介入現有醫院』敘述,雖與服貿協議條文看似相符,是否將條文修正為「合資形式捐助『新』設立非營利的醫療財團法人醫院」以杜疑慮,且因協議中並無明文規定陸資額佔總資本額之比例,故仍有諸多漏洞:如該新成立之財團法人醫院為現有財團法人醫院計畫成立之分院,且成立之後,仍可與現有之財團法人醫院從事關鍵醫療技術移轉之實質事實。又,現有之財團法人法允許財團法人之合併存續,仍無相關法規阻止新成立之中資財團法人後續合併現有之醫療財團法人。

  1. 衛生福利部之問答集中對醫勞盟論述中,認為對現有台灣醫療體系斲傷最鉅之醫療器材租賃業開放所造成之相關風險均不見論述,實屬遺憾。
 
over 9 years ago

https://www.facebook.com/irisdu2003/posts/10203661885817154

Iris Tu

服貿沒有開放出版,你們吵什麼?

小妹在出版業服務超過十年,到太陽花革命第八天,還要被問這種問題,真是忍無可忍。

服貿沒有開放「出版」,但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實際上應該是說,服貿沒有開放「中國的出版」。因為服貿開放的是台灣的「印刷業」。大家可能不曉得,台灣的印刷廠很多都還是中小企業,但是中國的印刷可都是特許、有政府資金色彩的大型印刷廠。如果要拿兩者對比,可以回想一下「雜貨店」跟7-11。小七前七年可都是虧損的!但是等到小七站穩腳步後,雜貨店可謂不堪一擊全部潰散。從小七在1979年設立,到今天可以一個路口有三家小七,總共經過了三十年,這是時代的轉變。但是,今天這個小七的規模可是更大、銀彈更飽、來頭更猛。

我們可以試想,當龐大資金可以控制印刷&紙張等同一個服務鏈的時候(一條龍作業),並且以龐大資金削價競爭,逐漸併吞台灣的印刷廠(或消滅),最後會剩下哪一家印刷廠呢?屆時,當印刷業被中國人掌控時,中國說不可以印,誰幫你印?(那我們還有出版自由嗎?)

服貿的問題牽涉的廣度問題就是這樣,如果不在這個產業,無法知道這個合約的嚴重性。

所以,堅持服貿「沒有開放出版業」就是「天下太平」,會令彼此的討論根本不在同一個平台上。這是服貿可怕的一面,因為不在那個行業的,不會知道這個行業被交易的利弊之處。

我曾看到網民說,那可能這樣就會影響言論自由?你以為台灣沒有網路嗎?台灣人很笨嗎?這個問題,我回答如下:網路的崛起並沒有「擊垮出版社」的原因是,有些東西你不得不靠出版。因為知識的流傳是有門檻的。我們可以看到中文出版品,並不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其中有許多譯者、作者的努力。或許您可以閱讀英文、懂日語,同樣能吸收國際新知,但你能讀瑞典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嗎?(是的,您或許能從網路或是透過kindle電子書買到各種語言的書籍。)

假設中國大陸針對某一外文讀物列為禁書,於是禁止任何人出版,請問,讀者有可能從網路上整篇讀完嗎?(這就是大陸現在的景況)。倘若中國印刷廠決定不可以印,難道譯者要無償翻譯、違法盜板把整本書放在網路上嗎?(那是不可能的!這不是韓劇!)

我必須重申,你與我這種平民,根本不可能可以讀懂服貿裡面的「所有」條文,就像出版業才會知道出版業的問題,也只有醫療業能知道醫療業的問題。服貿的全貌很難透過任何一個人來掌握,如果網民說「你真的懂再來講」,我可以明白回答:是的,真的沒有人可以懂「全部」!但這不代表我們就要因此噤聲、隨便交易吧?(我私心相信現在在立法院的學生懂得比大家都多。因為他們可是台灣培育出的最優秀的一群師生,花了數千小時共同研究。)

另外也回應一個問題。有網友說,服貿有規定,印刷業只能來投資,不能來設廠,且不能超過50%獲得主導權。到底幾趴可以得到主導權,50%以下就好嗎?倘若以股份公司而言,只要是公司最大股東就可以獲得主導權。或是另外一種做法,以AB兩家公司分別持股20%&40%,難道不會是最大股東嗎?

估且也可以不用論及持股比例,工作者想在企業裡面衝撞,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更容易的是照章行事。我們對印刷業開放的危機,一方面來自它對中小企業的衝擊(有多少家庭要因此失去印刷所帶來的這份薪水),二方面也擔憂它對自由的衝擊。言論審查這件事情,有時候不需要別人說,是自己就會去做。諸君或許可看旺報,裡面多少台灣記者卻是寫出多少中南海觀點即可知。

出版業者是有敘事能力的,是有發言權的。但是出版公聽會一片反對,卻也被許多支持服貿的人予以忽略。不是我看不起其他服務業,但我相信他們的聲音更微弱、更沒有掌握事實真相的能力。卻被商業司18個正職&約聘人員就此「交易」。這才是真的最讓人無法接受的。

牽連台灣如此深廣的服貿,一點可靠性都沒有。那不是靠總統一再跳針保證就可以的!

出版公聽會結論:http://savetaiwanreading.com/savetaiwanreading_brief.pdf

 
over 9 years ago

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忠憲 https://www.facebook.com/jslipfhf

服貿第二類電信開放三項特殊業務, 和我的學術專業有關, 除了做網路安全的學術研究外, 我曾經當過成大電算中心副主任和網路組組長, 管過電腦機房, 也是NCC的技術單位,電信技術中心的資安顧問, 我還執行過國家的資通安全產品檢測計畫, 負責帶一個十人的團隊包含NCC官員, TTC技術人員, 及國安局資安軍官, 到德國兩個月技轉技術, 希望能防止大陸監聽我方的國安威脅, 在重要政府機關所使用的通訊和資訊設備, 在使用前都可以經過資安產品檢驗之後, 才可以使用, 以前電話傳真機的時代, 如果國防部長的機要秘書, 傳真一個文件給總統, 使用有問題的電話傳真機, 可能另外偷偷的傳一份給我們的敵人, 現在電腦手機已經都是大陸做的, 沒有經過資安檢測的電腦或手機, 可能偷偷藏有後門, 把傳送的資料和語音偷偷的送一份給敵人, 這是現在可能的情形!

如果開放這個業務, 影響就不只是少數人, 而且在巨量資料技術的使用之下,也很簡單的控制了整個台灣社會了!

  1. 開放電腦與相關服務業, 例如高鐵訂票系統服務, 任何人的高鐵行蹤就被掌握了, 公文系統外包, 所有公文資料也就掌握了, 人事系統外包資訊服務, 所有人事資料也就掌握了, 戶役政系統呢? 其實大部分的政府機構的系統都是包給現在的台灣資訊服務業, 已經不太安全了, 如果是陸資呢?

  2. 開放存轉網路服務, 存取網路服務, 數據交換通訊服務, 那就更可怕了, 任何人在網路上存取的行為, 位置在哪裡, 都可以攔截, 做甚麼, 偷看甚麼, 完全被人掌握!

我管機房的時候, 要求同仁不可以偷看, 所有成大教職員工的電子郵件紀錄, 不可以監視任何 IP 的上網紀錄, 機房不能讓外人進入, 維修廠商要同仁陪同監督, 想想看, 如果這個”我”是敵人, 國家會有多慘!

這個如果過關了, 台灣真的會完蛋, 其他都還勉強可以說是經濟議題, 這個是政治國安議題, 記得馬王政爭的通訊監聽嗎? ptt, FB, twitter, youtube, google 全面被監聽的時候, 你想還有甚麼人出來講話? 你們知道即將失去什麼嗎? 現在不站出來, 以後站不出來!

 
over 9 years ago

賴飛羆教授
(台大電機/資工 台大醫院副院長,「羆」讀音「皮」)

主席各位先進,大家午安。

首先呢,我想以兩個問題來就教於大家:

一、我們準備投降了嗎?

二、你們準備「落跑」了嗎?

我想呢,如果答案是Yes,那我們趕快簽吧,我也不想再講了。

如果答案是No,那我們要好好的再討論一下。

基本上,台灣的政府決策圈,是由有錢人所組成的;或是,等你參與了決策圈,你很快的就會變成有錢人。各位還記得嗎?共產黨的老祖忠「列寧」早就說過:「當我們需要繩子把商人勒斃的時候,他會賣給我們的」

我看了這些很多官方的各部會提供的文件,的確規劃非常的完整,戰術也很好。

應該呢,會打贏很多場戰役;可是呢,可能會失掉整個國家。

看看這些內容,整個結論呢,就是說「說的比唱的好聽」

所謂的「三嚴」我們要「嚴格審查,嚴厲監督,嚴密防護」(註1)

我覺得呢,整個問題出在「執行力有問題!」

我們來看看美牛事件,「三管五卡」(註2)結果最後變成「三不管自己管」(註3)

華為資通(註4, 註5)的設備,請問有沒有規範?

那各位看看,總統府有聽進去嗎?調查局有聽進去嗎?

我們台灣ERP的大廠「鼎新」(註6)在進到大陸之後,結果呢變成中資了,

請問我們的投審會(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有說句話嗎?

電腦系統是個非常嚴肅的議題,我們常常說要換系統就好像要換腦袋一樣,

非常困難。你可能在換系統的時候,就好像神外(神經外科)在開刀,

可能呢,這個病人不會再醒過來了。

我們用了某一個系統,簡單來說呢,很快就會被他綁住、勒住了脖子,很難再脫身。

所以呢,各位一直強調要國際化,我當然也贊成要國際化。可是這個國際化,

我們跟中國之間並不是正常的國與國的關係,如果可以能夠把它列入國際化的議題裡面,

我們當然不怕美國來競爭,印度也好,巴基斯坦也好,通通歡迎。

他們也沒有口口聲聲說台灣是他們的一部份,請問有這個issue嗎?

各位在討論國際化的議題,有把這個問題給考慮進去嗎?

如果各位的護照都準備好了,牙刷準備好了,銀行的賬戶也準備好了;

當然呢,這百分之一的有錢人他們隨時搭個飛機跟大家說再見是很容易的,當然是贊成啊。

服貿開放了大陸的一片天地讓他們去發揮,也把自家的這些弱勢丟給人家,

自己取得了龐大的利益,可能每家的賬目都是天文數字,你們跑得很快啊,

可是把90%的台灣人丟在這邊,怎麼辦呢?

良心一斤多少錢,良心一個一塊錢,網路上有賣。

這個食用油的事情,前幾天還聲稱食品業要有良心來經營,

台灣的企業有99.9%的人是很有良心的,只有0.1%的人沒有良心,

結果呢沒有幾天,他自己就從99.9%的掉到那個0.1%的,

可能變成0.2%了,因為他進去了之後把這個base給撐大了。

各位,要提升台灣的競爭力,當然開放大陸的市場是有必要的。

但是,絕對不能夠以台灣人民當做你的籌碼,把他端上談判桌去任人宰割。

你們說你們會很努力的做,有各種法律。

我想請教一下,這法律碰到美牛事件會不會轉彎?碰到華為的資通訊設備,有沒有人理它啊?

還是總統府跟調查局耶?我不曉得國安局,他是說沒有,但是,可能就沒有吧。

那請問將來這些大企業到大陸去之後,誰敢保證他不會變成中資,回來再反吞我們台灣呢?

我們看看這些所謂的台灣有良心的企業,他在大陸,奇怪就變得遵守大陸的法律。

可是哪,對台灣的法律就視而不見。因為呢,在台灣他們是大黃蜂,可以很快地衝破那脆落的法律網路。

一般的中小企業,一般的人民呢,只是蒼蠅蚊子,一下就被那法律的網路給黏住了,動彈不得。

大黃蜂、大老鷹可以自由飛翔,翅膀一拍,那個法律就為他開了好幾個大洞

我希望台灣人民可以覺醒起來嚴格監督。

  1. http://www.ecfa.org.tw/ShowATSFAQ.aspx?id=158 ECFA/服貿常見問答集

  2.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0473 農委會/三管五卡

  3. http://www.nownews.com/n/2013/10/31/1006836 NOWnews/美牛亂竄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Huawei Wikipedia/華為

5.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10/131031_taiwan_huawei_ban.shtml BBC/台灣總統府防洩密換掉華為品牌行動網卡

  1. ERP: 企業資源規劃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VF-ViSE6w#t=7h5m0s

 
over 9 years ago

轉載自PTT:對不起,不再袖手旁觀了--一位企業主眼中的服貿

by petercilee (貓又的葉慈)

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395499937.A.926.html

各位,筆者忝為南部中小企業企業主,職司為總經理,家父即為董事長。 相信這篇文章應該不至於會浪費大家的時間。 事實上,筆者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因為這幾天,筆者的員工有北上抗議而 筆者准假的,有親戚從國外打電話回來問的,也有便利商店的員工在筆者 買東西的時候問的,也有網路遊戲上的同伴在問,他們問來問去都是問同 一個問題,那就是「服貿真的不好嗎?」。 他們語氣中通常都是疑問,與恐懼。 筆者總是反問他們怎麼想,他們來來去去就講:「是不是我們會失業?」 、「是不是印刷業會滅亡」、「是不是中小企業全部都會陣亡」等等,筆 者總是笑笑回答他們:「其實不致於啦」,然後看著他們用狐疑的口吻反 問筆者。 因為筆者非常反對服貿,而且總是這麼訓誡人。 其實服貿是有優點的,所以贊成方並沒有說錯,但是,贊成方並沒有去跟 你說: 服貿的通過與對中國大陸的擴大佈局,恰恰好將會是化成針對台灣這種國 家的缺點。 覺得很弔詭嗎? 來,讓筆者細細分析給你聽。

首先,我們完全忽略掉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惡意,包括併吞或是統治,或是 任何下流手段,讓我們假設中國大陸這國家安全極了,是世界上超一等的 合法國家,人民安居樂業,並遵守法律規範,所以中國大陸必然會信守條 約,全力與台灣配合,並遵守這條約上面的種種協議,那這基本上便是正 確的執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了,是吧,也就是說這協議必然會成功,而且 中國大陸也是會去正確執行的。 恭喜,那如此一來,我們就正式踏入了不歸路的第一步。 根據筆者長年在台海兩岸經商以及交流的經驗,本神桌可以明確的指出, 啊......抱歉,不小心說出了口頭禪,筆者可以明確指出一但服貿通過, 那麼有三件事情,至少短時間內會是事實。

第一點,中國大陸絕對不會「大量派遣員工來台」,也不會有大量「大陸 各級勞工」來台搶工作,因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許多反服貿的人士 明確指出這絕對會發生,各位其實可以付之一笑,因為大陸人看不上我們的工作的,試問,你今天想要去美國工作,還是要去越南工作呢? 多少台幹們為了錢寧願不留在台灣工作,這幾乎發生在你我周圍,也就是 說,台灣的月薪明顯比不過大陸,就如同越南不可能付給你美國企業給你 的薪水,就算是好市多付給你的薪水也一樣。

第二點,大陸絕對沒有興趣對台灣進行惡性操弄(比方說惡性低價傾消 這類的),至少短暫前幾年內不需要這麼積極的做,因為,他們早就已經 這麼做了,低價傾銷並不是一個嶄新的概念,而是一個已經持續多年的作 法,所以不需要服貿通過了還要加強。

因為中國大陸只需持續即可。

第三點,前幾年,大陸台海雙方必定合作愉快,產業合作絡繹不絕,許 多人可以因此得到好處,今天筆者不是在反串,而是筆者正在以商人的眼 光在看待這件事情,看待事情的輕重緩急,商人絕對不會第一時間去考量 道德價值,而是第一時間去判斷是否有投資的價值。 而台灣有價值,中國也有價值,所以雙方互惠其利,我們根本不需要去破 壞彼此的合作關係。 因此前幾年,台灣必定是與大陸合作愉快,互有往來,這裡基本上還不是 進出口貨品的大量往來。 筆者的合作愉快,指的是金錢的大量交流,或是積極招攬台商與台幹,前 往大陸賺取白花花的銀兩,而這一點,正是因為服貿的通過,而帶來的利 益,也就是正確落實服貿,我們至少可以享有第三點的優勢。

既然這麼好,為什麼筆者還是反對服貿呢?

諸君,各位朋友,服貿的影響,並非是惡意的操弄,因為那會容易遭受抵 制,服貿真正最可怕的影響,正是因為我們與大陸緊密而頻繁的合作。

大陸單方面惡意操弄台灣產業所帶來的危害,遠遠不及大陸台海雙方信守 然諾,而且正確執行服貿協議來的可怕。 你可能會以為中國大陸的惡意會摧毀台灣,剛好相反,中國大陸對於台灣 的善意,反而才會摧毀台灣,香港與澳門的沒落,並非是因為大陸人痛恨 香港(比方說討厭梁朝偉這種情愫)而去惡搞他,相反的,是因為香港與 大陸緊密且頻繁的合作害慘了香港。 為什麼我們每次在談到經濟議題的時候,都會代入諸如經濟規模,或是市場規模的議題?

原因是因為,在經濟市場上面,你可以控制住生意的流動,因為可以有法 條來限制,但是你無法限制住人性,因為人性的抉擇往往合法到了極點, 又殘酷到了極點。 你無法反抗的不是一個大規模強國對你的欺壓,而是無法反抗一個大規模 強國對你的善意招手,而這一點就是通過服貿後大規模合作中最可怕的一 點。 你可能會以為,通過服貿,雙方人才大量交流,本國競爭力變強,而強中 自有強中手,那豈不是很好? 對,但這是對誰好?

筆者告訴你們,這對「原本就有競爭力」的那一方最好,因為強烈競爭的 結果,金錢會流向強者,人才會湧向強者,原本就有競爭力的一方,將會 因此獲得人力、物力與更多大企業青睞。 以筆者自身而言,筆者有房產,有工廠,有物業,也有現成的生意圈與人 脈圈,筆者今天如果拼命一點,多在自己身上再掙點不動產,獲得大陸大 型企業的青睞,不過多久,大陸一條龍營運模式的企業就會捧著大把大把 的銀子找上我。 因為他們不肯多派人,但是他們肯派點主管與金錢過來,直接接收我的什 麼物事,這既方便,又合法,因為我與大陸捧錢的行為恰恰好符合服貿協 議。 筆者可以拿著位於高雄三多商圈的土地,讓他們以二億元購買,相信他們 眼睛眨也不眨就會買下手。

而且筆者廠房競爭力夠,產業線也具有前景,大陸企業花錢不手軟,馬上 又會花下六億元,買下筆者廠房,與訓練好的員工,他們只需要點點手指 頭,匯完款,好極了,就成為台灣某中小企業的主管,並且成功與大陸母 企業接軌,明日起就可以開始動工。 而筆者從此消遙一輩子,快活死了。 諸君,這就是「Turn Key」方案的一種變化,早已行之有年,文明一點的 講法就稱為「併購」。而且可怕的是,筆者竟然很願意去賣,因為筆者想過的爽一點。

而問題就因此來了,假設你今天不是「具有競爭力」的一方呢?

大陸人口多,只要每人拿一塊錢出來,就有了十三億,足以買下你的企業 三次,甚至附帶你老婆,在極權專制國家中,要每人都掏出一塊錢是簡單 到不像話的事情,不比民主國家。

大陸富豪企業為什麼富有,因為他們八成以上的企業,全為國營企業,其 中還不乏巨型企業,幾乎均與官方有裙帶關係的,德國之聲甚至嘲笑大陸 人民代表大會乃是富豪聚會,這話是一點兒也不假。

十餘年前,在大陸做生意,你剛下飛機,馬上就會有台商聯合會某理事長 捎來請帖,書明晚上什麼當地某石科或是周科邀晚宴,這是每個在大陸投 資者必經之路。 當晚一定是風光明媚,翻雲覆雨,有什麼招待無不從命,就等你們哥倆好 越結越深,所以在大陸成功企業,基本上就是財庫直通國庫,你的口袋直 通他的口袋,大家哥倆好,日後有錢大家賺,直到關係通往權力核心為止 。

所以大陸企業出手可以一坪五百萬買下他眼中的黃金地段,市值瞬間暴漲 十倍,而賣的人是筆者,所以筆者賺了十倍差價,大陸的企業可以一出手 花了六億買下筆者的企業,所以筆者瞬間成為富豪,大賺特賺,過癮死了 。

但是對於如果此時此刻不是「具有競爭力」的一方,那麼從他眼中,他會 看見什麼?

他會看見房價瞬間攀高到遙不可及的一個雲端,那是他拼命掙錢掙了兩輩 子也買不起的房子,如果要想自己來當老闆,投資個什麼廠房來賺乾股, 那麼大陸企業為他設下的門檻,將高到他作夢也不敢想。

你不要以為這很奇怪,因為美國現在就類似這種場景,絕大多數的公民, 房子是租來的,但是這是好或不好,稍後再提。

各位朋友,我們在談的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因為你不該問服貿好不好, 而是你應該知道服貿通過後,中國大量資金湧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筆 者坦承告訴大家,政府說的一點兒也不假,那就是我們會變的很富有,而 那個我們,很抱歉,不包含「當時沒有競爭力」的那一方。這是最真也不過的話了,服貿通過後,雙方緊密結合後,會讓原本就有家 業有物業的人容易暴富,但卻不代表會讓原本沒有競爭力的一方也變的富有。

你這樣想,就會明白了,想想看,大陸這麼好,既然筆者在台灣因為大陸 富豪的挹注而發財了,那筆者幹麻還留在台灣,為什麼不去大陸置產,繼 續大賺特賺? 你再繼續想,白花花的五十萬月薪在大陸等著你,他們不需要來一窮二白 的台灣,他們讓錢跟幾個倒楣主管過來台灣即可,然後用充滿誘惑的銀子 吸引台灣的人才過去母企業,而你必定會想,你這麼成功,你這麼具有才氣,你呆在台灣忍受草莓族、22K要幹麻?

好,我們正式進入主題,既然我們聊完了擴大合作與緊密合作後會產生的 「榮景」,那你就會發現,筆者因為大陸企業併購而賺錢,我們台灣的優 秀人才又想要高薪而遠赴中國,這種情緒非常合法,說不定你家人還會給 予祝福。

而筆者與人才過去中國後,花的是人民幣,想當然爾就會存在位於大陸的 銀行,因為提取會方便很多,這都是服貿協議的成果。 那我們繼續思考,筆者過去了,人才也想過去了,我們的存款也過去了。

那現在告訴筆者,台灣,剩下什麼?

有工廠?不,那是大陸人的,連主管位置也是大陸人的。 有人才?不,他們人在大陸繼續爆肝,繼續與二奶爆攝護腺。

有存款?不,全去大陸了,因為我們活在大陸總需要錢,你可沒看過錢存 台灣中國信託,然後住美國用電匯單領錢的人吧。

併吞,統一,只是一個單字,不是嗎? 就是這麼簡單。

在國際商業條約裡面,其實,政府有一點沒有告訴各位,那就是世界各國 在評估這種商業貿易協約,比方說在訂定FTA 這種貿易協定時,如果預見 將會動搖國本的問題時,往往會審慎評估,這種審慎評估會龜毛到你不敢 置信的程度。

我們來談談美韓貿易協定的訂立時就會發現,韓國需要讓美國接受包含現 代汽車在內的諸多出口關稅減低,因為這對韓國這種積極傾銷的國家相對 有利,而美國身為世界糧食主要輸出國之一,對於農產品、牛肉自然也很 重視,因為這都是會動搖到國本的因素。

好,一但談不攏後,雙方即刻變臉,前一晚還在晚宴中互相稱許雙方大使 ,隔天馬上板起臉色堅定立場,不再退讓。

屏除韓國在國際比賽沒有太多誠信原則的元素,我們會發現美韓之間簡直 沒有誠信原則,更甚者他們翻臉不認人,是人渣。下場是他們保衛了國家利益,為彼此立下停損點與最大讓步點。

我們繼續以美韓FTA 為例,這基本上就先談了三年,於2010年一度幾乎停 擺,再度追加諮商,才重又成功,韓國就是這麼搞,如果我們擴大到韓中 日三國的各項FTA 談判,那更為長久,遠從1999年的開啟契機,其中日本 與韓國分別經過了長達七年的對談與研究,才在「最近準備簽」的程度。

而日本與中國的對話更長,甚至日本根本連服務貿易協議都沒簽也不談, 就直接談TPP ,因為沒搞頭甚至會搞死自己頭的東西,先不談比較好。

講完這些,筆者不是要講服務貿易協議不好,相反的,與中國簽訂服務貿 易協議真的不錯。 但就是運氣差了點。 因為對於台灣,最容易動搖到國本的,就是筆者這種很想賣又找不到人賣 而想要賣出去國外置產過過爽日子的一大群中小企業。 這正是台灣的命脈,正是台灣的國本。 也正是我們的官員答應的最爽快也最幾乎沒設限的部份。

事實上,台灣的處境現在如何,如果筆者要用最簡單的兩句話來形容外銷 生意,那麼筆者會說,外銷生意有兩大重點,那就是要就「你的產品很好 」,要就「你的產品很便宜」。

以白鐵傾銷業為例,事實上台灣的鋼鐵製品非常不錯,以中鋼、燁聯為首 的企業,早幾年是供不應求,甚至是外銷重於內銷,外國人買,隨傳隨到 ,本國人買,就是去吃大便等排隊。 但是到了這幾年,由於各國關稅保護意志抬頭,如越南,制定反傾銷法, 拉高台灣等四國的白鐵進口關稅,有些國家外銷直接拉高10% ,無異判了 這些鋼鐵外銷企業死刑,於是想要尋求多一點的方法,如服務貿易協議來 協助外銷,這是人之常情。基於這一點,不好意思說台灣賣的產品比人便宜,就是事實了。

而台灣的鋼鐵製品,說白一點,早期的所謂「一級品」的認定標準,是來 自日本新日鐵的,說個殘酷一點的事實,日本的「次級品」...... 恰恰就是他媽的台灣一級品的認定標準。 基於這一點,不好說台灣賣的產品比別人好,可能也就不在話下了。

政府告訴各位,筆者會因為服貿而狠賺一筆,但卻沒有告訴各位不是所有 人都有這份競爭力跟運氣。 政府告訴各位國際誠信好重要,但卻不告訴各位當世界各國面臨可能動搖 到國本的問題時,他們審慎評估的時間長到嚇人,遑論合約內容一字不改 ,更不談這份合約是在廁所旁邊高喊通過的。 而更可怕的是......

筆者甚至根本都還沒談到:「假如中國真的願意惡意操縱這份合約所賦予 他們的權利」時,台灣的下場是如何,對吧? 因為我們根本還是談到假若這是完全合法的狀況下所帶來的問題。

請試著去了解。 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們。

筆者姑且不論,今日大陸如果操縱印刷業,投資四五個印刷廠於高雄,別 人一本台灣日曆賣五十元,他們一本賣五元,但是卻印滿中國節日而帶來 的統戰影響。

筆者今天姑且不論,首當其衝的飯店業,因為大量陸客而陸續收購然後成 立,頂頭上司全為大陸人,給你的兩條路就是要馬辭職,要馬學著繞起舌 頭講大陸話,寫簡體字,學學大陸文明人的禮貌,等到你忍無可忍之後辭職滾蛋,卻舉目再也不見台灣本土飯店。

筆者只想談,難道你們忍心下一代,得背著包袱遠赴大陸當台幹的下場? 因為台灣再沒有原生產業,筆者等既得利益者,一早就把台灣基業給賣了 錢去享福,而剩下的新創業者面對的全是全球百大企業,競爭門檻高到魔 抗點滿也被物理攻擊打成渣。

不要以為筆者沒看過台幹,筆者看過夠多了,那是台幹的悲歌,因為不想 在台灣爆肝而前往大陸,但是等你四十歲不到,往往因為新進的大陸本地 人員比你年輕而且比你能幹,慘遭掃地出們。

你一身本事,是在大陸養成的,你回台灣的時候,無異自廢武功,從頭學 習本地產業環境,但你還剩下幾年青春好揮霍?

服貿通過,人才大量交流,競爭力高的當然是如魚得水,但競爭力低的來 大陸當台幹,享高薪當台幹,而公司始終是別人的,夢想就在別人手裡, 半點不存希望。 等到你想不如歸去,回到台灣後,卻發現......台灣早就是另一個大陸。 你想用大陸賺的錢回台灣成立小本生意,卻發現台灣的土地價格高到你連 蓋間公廁都蓋不起。

今天筆者以為自己很傻,筆者可以不用反對服貿,因為筆者可以是既得利 益者。 你、我都可能是既得利益者,筆者從小接受菁英教育,可以說五國語言, 去哪一國住,都有本事。

但是我的員工,有幾位是中輟生,如果台灣產業環境健全,他們本來可以 享有辛苦當學徒,而後在十年後出師,被人稱為師傅,自己成立小工廠, 當頭家,雖然資本薄弱,卻安穩一生的命運。 服貿通過,大型產業投資併購,他們出師後幾乎就等於出山,只能再次進 入另外一間公司,繼續爆肝,等待明天,等待盼不到的日子。

大陸的談判原則很簡單,就是你先接受一個原則,我們再談,也就是說你 上談判桌的當下,基本上就是輸了一半,那你怎能不謹慎? 不管你多討厭蔣經國與他老爸,但是不要以為當初的「不談判、不接觸、 不妥協」是隨口說的,蔣經國何許人也,他是喝KGB 的奶水長大的菁英份 子啊,他不知道怎麼跟大陸談判嗎? 回到正題。

你以為筆者在講笑話,因為這麼說,全世界早就往歐美等金融強國靠了, 怎麼可能一個服貿害死這麼多人。

但是筆者要說,這場靠往金融強國的時代,早就來臨了,你曾見過南美洲 的人,有幾人的願望不是靠足球、籃球或是奶球前往美國的嗎? 為什麼? 因為在經濟市場上,小錢永遠會流向大錢,弱勢也會往強勢靠攏。 你不會因為語言不通而拒絕前往美國或澳洲,這是同樣道理,因為人總想 往高處爬,就像筆者骨子裡就承認想要往錢鑽,如果今天誘惑來源是跟你 連語言都可以大部分相通的中國呢? 這世界上可能僅僅只有中國與台灣這兩個國家,在語言、文化與生活型態 上如此接近。

如果今天是在有限空間中,一個經濟體的賺錢,其實就是象徵另一個經濟 體的賠錢,因為在固定空間中,貨幣總量是有限的。 要就是你去拿別的有限空間中經濟體的錢過來增多。 要就是你把手上的錢拿去增多其他有限空間內的經濟體幫助他們成長。 而不幸的是,在商人眼光中,小錢總會流向大錢,因為這才可以快速的錢滾錢。

如果在根基不穩時,讓磁吸效應擴大,那台灣,究竟還可以剩下什麼?

筆者曾經聽過,世界一流的國家,會在國本方面強化,會在不足上面加強 ,如德國,他不見得因為民主法治而聞名,但他是因為傳統工業而聞名, 因為傳統農業而聞名,因為那是國本。

他不會賤賣農產品與超強工業技術,來換取某些政客與部分強大企業的未 來,因此,德國成為歐盟國家中最死心眼也是最難纏的國家: 「你會寧願想去跟死神溝通,也不想去跟梅克爾以下的官員談判」。 這是筆者德國朋友前幾天跟我用電子郵件講的笑話。

要拼經濟,不是去把台灣跟外國的路開大,因為我們抵擋不暸強大的磁吸 效應,人想往高處爬,難道今天妳女兒跟你說她想去外國留學,學習高深 知識,而你要去打她一巴掌嗎? 要拼經濟,是要去專心在可以專心的地方,去仔細思考國家的國本究竟何 處,然後專心扶植與培養,藉由吸引外資合法投資,然後積極加以輔導轉 型,才是一國經濟之所以強盛的基本。

在古典經濟學中其實談的很明白,經濟,談到最後,是一種信心問題,在 我很尊敬的一位網路知名人士Chenglap的文章中,他曾經嘗試去談論,美 國吸引人的要素是什麼? (編按:儘管余與之同居高雄,至今始終緣慳一面,憾矣) 而他提出的是政體、自由、民主與人權信仰還有豐富天然資源,誠如斯言 ,沒有一國的強大,是建立在不穩定的國政基礎,與經貿基礎上。 因為全世界都相信美金有兌換日幣95.6元的價值,因為全世界相信美金有 兌換台幣近30元的價值,故美金有價。 而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是服貿通過後,擴大合作後,磁吸效應增強後。 我們是否仍願意相信台灣有價?

時至今日,如果我們假設今日一切合法,那麼江院長與馬總統的計畫實現 ,筆者,可能就是暴富的下一人......何故筆者反對服貿,何故筆者依舊 贊成孩子們的抗爭行為? 筆者可以跑的遠遠的,看著台灣逐漸在強大資金下被腐蝕,但筆者不想看 見這種場景。

諸君,朋友們,偉大的台灣公民們! 筆者聽過一句話,筆者聽過人家說: 「阻擋人類前進的,是放棄,而不是絕望,促使人類前進的,不是希望, 而是意志,」。

這是我的一位員工說過的話,他似乎挺宅的。他不見得有筆者的優勢條件,所以他始終努力奮鬥,去想奮鬥些什麼美好 的未來。 這群正在立法院的孩子們,可能有很多人都跟筆者一樣,擁有台清交等國 立頂尖大學的高學歷,他們也是可逃的,可以是有競爭力的,可以擺脫磁 吸效應的,甚至藉助磁吸效應攀上巔峰的。 但如今他們在幹麻? 他們在蹲坐在冷風中,蹲坐在冷雨中,蹲坐在各大媒體的冷潮熱諷中。 只為了向台灣請命,希望政府重視服貿縱然合法通過所造成的危害。

他們的抗爭,只因為他們比你我更愛台灣這塊土地,不忍心見她無價。 而如今,他們被稱為暴民,與他們同在的,果然只剩下意志。

諸君,朋友們,偉大的台灣公民們。

筆者以為年長者的用處,是挺起胸膛,檔在孩子面前,將武器扔向敵人, 而不是將腳邊的石頭撿起,砸向這些孩子。 筆者是老了,墨守著儒家的規矩,但筆者以為今天我們應該做些人在做的事情。

如果他們今天肯拋棄自己本來可以擁抱的美好未來,為尚無完全準備好的無 競爭力的群眾請命,為何我們還要繼續落井下石,嘲笑他們堅定的正確意志 ! 請讓我們慎對服務貿易協議這個議題,請讓我們,願意為了孩子們,爭取更 好的協議內容,保護他們,不要讓今日大人的匆匆決定,成為葬送他們未來 的基石。 這些條文有太多設定還可以改,有太多限制還可以加,不要以為台灣的競爭 力會邊緣化,因為七八十年前,我們的父執輩,不就是在被邊緣化的國際環 境中建立這份基業嗎? 既然如此,為什麼今日我們不能加緊努力,讓這些孩子們可以再爭個七八十 年努力的空間,讓他們繼續前進吧。

大陸若不畏懼台灣的經貿實力,為什麼有需要在服貿議題中,給我們最具競 爭力的產業這麼多限制?

偉大的公民朋友們,我偉大的公民朋友們!

這些孩子本來可以拿汽油彈擲向警察,但是他們選擇拿便利貼為警察鼓勵。 這些孩子本來可以拳頭相向,如同美國在反越戰遊行一樣暴力,一樣弒血, 但是他們挽起手,肩並肩,竟然以唱出悲慘世界的著名橋段來為自己打氣。 原始橋段的歌詞不比台語版本遜色,他們一樣動人,正如同這些孩子所為。

而這是何等使人動容的場景,也因為此,筆者決定要撰寫此文,懇請各位中 小企業老闆們,正視這個問題,正視這群孩子,正視這群孩子的未來。 如果我們今天要暢談暴力,難道真要我們把眼睛蒙住,無視通過服貿,且正 確執行的後果嗎? 但是我們應該要拒絕做到,因為那實例恰好正在地圖上,就在台灣的左下角 ,我的香港朋友至今在哪裡上班,在廣州,就是得每天換四班車的案例之一 。

而合法且合理的強大磁吸效應,讓他連夢想,都化為奢侈的行為。

言多必失,要言不繁,匆匆隨筆,這篇文章或許粗俗的可怕,筆者敬請諸位 大德海涵見諒。

筆者年輕時候,曾受教於一位神父,全台灣大學何其多也,想來有神父可以 當教授的就那麼幾間......嘿嘿,這麼一說大家也就知了。 雷神父曾經對筆者說過,人權,是一種很抽象的議題,因為你首先得拋棄一 些你想堅持的理念,然後擁抱一些你想讓他人過的更好的概念。 感謝他的提醒,筆者今日才做到拋棄想賺錢的概念,而選擇支持讓這群孩子 的未來更璀璨、更美好的結局,希望沒有太晚。

筆者始終堅信,一個國家的強大,不是因為厚黑學,不是因為經濟學,而是 應該來自於希望,把希望放在未來,才能使人前進。 諸位偉大的台灣公民們,希望正在孩子身上,擁抱他們,支持他們,讓他們 可以繼續前進,爭取美好未來,有一天,他們必讓我等感到驕傲。

文末,筆者突然想起了美國電影,不管是在災難片或是英雄片中,美國總統 總會在宣告上,加上「God bless America 」,筆者一直以為這很矯情,想 不到,行文至此,筆者竟然衝口而出這句話: 「天佑台灣!」。

===============================

筆者曾於母親靈前發過誓...... 從今以後,筆者絕不再放棄任何一件自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 而今,筆者做到了這件事情 孩子在,希望在,台灣在,台灣永垂不朽,台灣萬歲! 願神看護這些孩子

2014/03/22 11:50 回文 抱歉,我不是很會用PTT 的人,請各位別回我水球了 儘早把這篇文章給推到天涯海角去吧...... (正在寫英文版本的原PO 留) 2014/03/23 00:02回文

因為回文太多,我真的找不到...... 所以我在這邊回,是的,我真的很笨......因為我以為我可以為公司自己 寫出一套系統,因為我以為,人是要成長的。 我為了幫公司寫出一套系統,拼命學習PHP,然後寫出雛形,接著,發現 我的女友認為我系統觀念不足,所以我跟著她繼續學習ASP.NET MVC 我不怪你笑我不會寫程式,但我希望你知道,林被,台灣人 總以為其實只要我們拼命,就算你不會的,你也要記得你終可學會

而我就是正在拼命學習,我是公司主管,所以我永不放棄,就算我不熟OO 我也想學會,因為我永不放棄!

3024/03/23 00:24回文

感謝各位朋友回文 余曾於年輕時罰過重誓,此生絕不讓某之文章落於任一商業導向的版面之 上,余今已破戒律,任意發了文章,如再有人提起發表餘諸大媒體之上, 同陷余不義,望諸位海涵。 余無心成名,亦不願成名,是人皆望才氣可化諸於財氣,然竊以為,今發 之公論,乃世所成之,還之於世,份所當為,無德無功,何累有之,望諸 海涵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