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9 years ago

沒在跟你反服貿,你自己來看吧!
http://www.slideshare.net/YenMingYi/ss-33372788
服貿協議附件,開放範圍逐條解析
by YenMingYi

下載分流: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6pTZdy6vGSoUWhrbHh5ZTNuYms/edit?usp=sharing

 
about 9 years ago

憂慮服貿
影音請見:http://www.youtube.com/watch?v=zZSnslelnYQ&feature=share&list=PLXlYJoW7xXRvjMK3D4sdGSQ9YsCoF3aok
錢志偉 張岱屏 郭志榮 / 採訪報導 2014/03/24
http://pnn.pts.org.tw/main/2014/03/24/%E3%80%90%E6%88%91%E5%80%91%E7%9A%84%E5%B3%B6%E3%80%91%E6%86%82%E6%85%AE%E6%9C%8D%E8%B2%BF/

兩岸服貿協議引發爭議,青年學生占領立法院議場,進行長期抗爭,許多公民紛紛上街聲援反服貿,到底民眾在憂慮什麼?我們的島節目將 從農業、環境及觀光發展三個面向,帶您了解服貿可能對台灣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憂慮服貿 環境

蔡乾坤,從事「營建廢棄物回收業」,專門處理居家裝潢、修繕產生的廢棄物。一層層堆疊起來的彈簧床,一袋衛浴設備的水龍頭,還有媽媽煮飯用的湯鍋,甚至連二、三十年前的電話捲線都看得到,完全就像是間生活雜貨點。

這個行業在服貿協議中,被歸類在「環境服務業」,並且開放台灣及中國二地業者,可相互設點開公司,提供相關環境服務。
簽署服貿,台灣清潔服務業人心惶惶,比較兩岸資本額及產業規模,宛如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政府表示服貿有利台灣環境服務業,前進中國,搶占商機,但有些業者並不那麼想,因為中國環境服務業,生態複雜,台灣業者可能討不到便宜。

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徐光蓉指出,反之中資來台,將可能後患無窮,尤其一旦環境工程、科學顧問,到檢測服務都獲開放,民間監督更加困難,如此一來,不僅國安出現破綻,台灣環境也跟著遭殃。

另外,雖然政府明確指出服貿協議,沒有開放就業市場,也不涉及勞工來台的問題,但是業者表示,中資還是可以申請技術人員來台,屆時薪資拉低,是否會衝擊基層勞工生計,或是因低價搶市,產業鏈面臨崩解的危機。

憂慮服貿 農業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針對農業項目上,特別明列開放畜牧業的顧問服務業,讓業者面臨開放的挑戰。家住桃園的養豬農陳先生表示,政府沒有說清楚,開放的內容是什麼,但是以養豬業技術服務來說,台灣畜牧技術其實高過中國,無需中國的顧問服務。

但是他擔心畜牧業的顧問服務,包含疫苗研發與開放使用,一旦使用中國疫苗,不見得對台灣有利。

另一位黃先生在桃園經營養豬畜牧場,多年來一直提升養豬場的管理技術,並且曾經獲得神農獎。面對服貿協議的開放,黃先生並不擔心,他表示應該會在技術、查驗上,作出相關限制,不是讓中國服務任意進入。同時,他覺得不該故步自封,應該提升農產品品質,來面對市場開放的挑戰。

中興大學教授陳吉仲,研究服貿對台灣農業造成的衝擊,表示服貿最大的問題,就是造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形成所得重分配的農業洗牌效應。

台大教授郭華仁認為,服貿爭議只是自由經濟的冰山一角,後續的自由經濟區開放成立,將造成台灣農業關鍵技術的外流。同時,一旦中國設廠自由經濟區,使用「台灣製造」標章,如果發生問題,更是對台灣本地農產,造成嚴重傷害。

中興大學陳吉仲估算,從開放服貿、自由經濟區,到未來開放貨品貿易服務,這波自由經濟的開放政策,可能對台灣農業造成高達1800億的影響。

服貿對台灣農業會造成何等危機?這波自由經濟開放,又將讓台灣農村,面對何種未來?

憂慮服貿 觀光

農家子弟出身,在業界有休閒農業教父稱號的張清來,成立台灣第一個觀光果園,進而經營度假飯店,從二十多年前就開始組織台灣各地農民,協助農民休閒產業轉型。

張清來表示,目前台灣觀光產業並不缺資金,以宜蘭來說,正在籌設的觀光飯店就有十二家,整個市場供過於求,中資進來可能讓銷價競爭的現況惡化。

兩岸服貿協議在觀光產業這項中,中資可以來台經營遊樂區、觀光飯店、平價旅館、旅行社、餐廳、小客車租賃等等。中興大學陳吉仲教授指出,台灣每年兩百萬的陸客、六百億的產值,名目上在台灣,實際上將被中資擁有者拿去。對此經濟部澄清,表示目前只對中國開放三家旅行社,且不能接陸客,不會形成所謂一條龍式的壟斷。

雖然中國也開放台灣旅行業到中國投資,但是業者質疑,有能力到中國投資的都是大企業,台灣數千家休閒農場、農村、民宿,這些家族式的微型企業,可能因為平價旅館的開放,而受到傷害。

受兩岸服貿協議影響的人數,涵蓋四百多萬服務業勞工,但是許多受影響範圍的商家與業者,對於服貿簽訂後會帶來哪些正面與負面效應,並不太了解。

服貿簽訂之後可能產生什麼變化,香港與澳門的經驗,值得借鏡。香港旅客周良昌表示,近年來香港地價漲、房租漲、物價提高,現在生活更加辛苦。

環保團體擔心,台灣現在面臨的環境問題,已經難解,接下來中國企業挾龐大資本介入營造工程、交通服務、土地開發,對環境的負荷與土地的侵蝕,更難以預期。

以集水區開發為例,目前台資早已在集水區內圈地養地,開放中資之後,集水區的開發壓力將更加沉重。去年港商寶生集團仲成公司得標的BOT案,計畫在日月潭湖邊興建最大規模的旅館,就是一個例子。

對於服貿的簽訂,政府關注的仍是經濟的發展。經濟部長張家祝在記者會中強烈表達,沒有服貿,就不會有接下來的貨貿及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在國際上將會完全被邊緣化,下一代承受的後果,將是難以想像。

不過,有些年輕人認為,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不該是唯一考量,更應該思考什麼樣的經濟發展模式,才是台灣要的。

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指出,在立法院召開的二十場公聽會中,不論學界或產業界,都已經把服貿可能的負面衝擊告訴政府,但政府並沒有好好說明與回應,讓人民充分了解,然後做出選擇。

民主的課程,在立法院外的街頭進行著,台灣的新生代在這裡茁壯成長,向社會邀請、展開價值的思辯,對於明日台灣,在經濟發展目標之外,更隱含對社會公平、土地正義的追求。

※【憂慮服貿】播出時間
3/24(一) 22:00首播 3/29(六) 11:00重播
※ 我們的島播出時間:每週一 10pm,ch13 公共電視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我們的島官網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本文同步發表於Blog: http://ourisland.pts.org.tw/content/%E6%86%82%E6%85%AE%E6%9C%8D%E8%B2%BF#sthash.aD5yMkVe.dpbs

 
about 9 years ago

作者lg31cm (我住5F)     看板FuMouDiscuss(PTT)
標題[分享] 如果你未來還想上ptt,fb,youtube...
時間Sun Apr 6 01:54:11 2014
http://www.ptt.cc/bbs/FuMouDiscuss/M.1396720456.A.FE2.html

如果你覺得可以為了經濟犧牲言論自由與資訊安全,請跳過這篇。
如果你未來還想在 ptt、facebook、youtube...等暢所欲言,
請耐心看完本篇

下面是這幾天收集到的紙媒資料,現在已經超過 249 位台灣各大學電資教授連署反對開放服貿協議第二類電信產業與電腦
及相關服務業
新新聞1413期,41頁 http://imgur.com/olVCIDC


2014/4/5 蘋果日報 http://imgur.com/5iUNUgD

很多人還搞不清楚嚴重性,尤其像是李淳、林祖嘉居然還說大家都在搶紅米機,所以國人其實哪有那麼在意資訊安全?這暴露出他們
對網路與IT的無知。小弟用個最簡單的解釋:「你可以選擇你用的手機,但是你不知道你的網路封包會經過什麼線路」

容我再進一步解釋,現在幾乎所有的公司行號、政府機關、大專院校,都有用到 layer 2 以上的 switch or router(如下圖) http://imgur.com/IEimQzi

這些 switch or router 都有個最基本的功能,叫做「port monitoring」,顧名思義就是你可以側錄任何一個網路孔進出的封包,也就是說你今天不是用 SSH 上 ptt 的話,你的帳號、密碼、所看過/打過的文章/聊天的內容都可以一覽無遺,完全不需要太高的知識水平就可以辦到

(這邊強調一下 port monritoring 是 cisco, 華為, 3COM...等 switch/router 都有的基本功能,因為 broadcom, marvell 等網路,晶片公司把他內建到 chip 中,對於生產 switch or router的公司只須要用軟體把他打開就行了,本來是用來檢修網路用的,至於會不會被用來作為非法用途...就要看當事人的良心了)

但是你不要以為你今天改用 SSH 上 ptt,就可以609,689吱吱蛆蛆戰得很高興了,因為一旦服貿通過,華為的 switch or router 混進來,你就暴露在危險之下,因為:

1.華為有解放軍的背景
2.華為的 switch or router 可以故意干擾 SSH 等加密通訊
3.知道/會用 SSH 的是少數

各位也不要以為說,今天政府或學校的標案開出來限制只能用 cisco 的產品(世界上最大的網通產品廠商)就沒事了,因為華為的產品近乎 100% 抄襲 cisco,所以只要做點簡單 remark 就很有機會混過關,所以只要有廠商為了 cost down 或者居心不良就
有很可能讓大家的資料在網路上裸奔,再說你覺得學校、政府機關有那麼多有經驗的人力去查驗這些設備嗎?

同場加映
華為併購美3COM公司流產(老美可不是笨蛋)
http://www.renminbao.info/113/5649.htm

而且各位不要以為「不開放中方進入機房」就沒事了,第一他們一旦進入台灣,你就很難防了,第二各位知道民國 102 年外勞脫逃人數有多少嗎?超過 4 萬人!

http://tinyurl.com/nr7cxg7

這 4 萬人已經使目前的移民局與警察單位疲於奔命,再說這些非同文同種的外勞還是好抓的,跟我們外貌語言相似的26你要怎麼抓?我已經不敢想了

洪朝貴老師的這篇也是非常推薦各位看:

透過服貿販售臺灣言論與上網自由的兩種方法
http://ckhung0.blogspot.tw/2014/03/selling-freedom.html

我這邊只提裡面一個重點,就是中國沒有開放 VPN,各位有興趣可以去查 VPN 實際運作的原理,這邊我只想強調其中一件事,就是中共不希望人民有「秘密通訊的自由」。

各位不要以為只有獨裁國家會幹這種事,就算是美國也曾經把 PGP(一種常用來加密e-mail 的軟體與協定)作者告上法院

http://zh.wikipedia.org/wiki/PGP

"...在發行後不久,PGP 加密走出了美國,在 1993 年二月,齊默爾曼變成了美國政府針對 "沒有授權的軍需品出口" 犯罪調查的正式目標..."

各位看到了嗎?就算是號稱全世界最自由民主的美國,對此也是完全不敢輕忽。而我們的政府卻在30秒內草率通過服貿,把人民的言論自由、資訊安全、國防安全全部暴露在高風險之下!

各位,就算你今天是9.2%的鐵杆藍軍,也不用高興的太早,以為以後吱吱從此消失,
他們的的自由被剝奪後代表您的自由也沒了,這是您想要的嗎?請三思


[2014/4/6補充]
http://imgur.com/5iUNUgD


各位有看到右下角對岸開放給我們什麼嗎?客服中心?
拜託,一堆客服早就轉移到對岸去了...這根本是沒什麼用的雞肋

http://chloerei.com/2014/02/24/we-saved-github-twice/

github 僅是程式員分享 source code 的網站。中共連這
都要封鎖?這樣各位知道中共對網路資訊交換有多敏感了吧!

你敢不敢把你個人隱私與重要資料,交給陸資建設的通信線路幫你傳送?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33558/

[2014/4/6再補充]
有人提到有防火牆,有偵測入侵流量,ISP內部流量過濾...這些必須建立在2個前提,

1.徹底過濾有疑慮的設備,避免木馬屠城
2.政府與學校機關有足夠高素質的人力進行查核

但是各位不要忘了,政府與學校很多IT相關案件都是外包的,甚至還有二房東的情形,而政府本身的人力素質.....
前陣子這件事大家還有印象嗎?

戶政系統外包大陸? 江揆要查(你查出來了沒啊?)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8540248.shtml

[2014/4/7] 補充
2009/07/13 工商時報
中國聯通、台灣大擬合建海纜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3209

華為入侵國安手機 保密防諜破大洞
遠傳、台灣大使用華為設備
自由2012-10-18
http://tinyurl.com/c37yo24

[2014/4/8補充]
台大電機系教授 葉丙成,在他的FB發表了有關二類電信之看法
全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pcyeh.NTU/posts/849135321778834

[2014/4/11補充]
4/9 交大林盈達教授在服貿說明會回應記錄
影片:http://youtu.be/VJL_nWdPbGw
逐字稿:http://www.ptt.cc/bbs/FuMouDiscuss/M.1397152906.A.7D6.html

李忠憲老師的回應
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397112240.A.8EB.html

[2014/4/12補充]
今週刊903期,兩百多位電機、資工學者打臉NCC
Page.62
http://www.image-share.com/ijpg-2511-294.html
http://www.image-share.com/ijpg-2511-295.html

 
about 9 years ago

財團企業家願意配合國民黨挺服貿的真相
http://www.metamuse.net/2014/04/blog-post.html
Muser Meta

「自己的服貿自己審」是個好網站,能讓你審視與自己相關的產業有沒有開放、有沒有被侵害到,但是財團企業大老跟國民黨根本不會管這個網站「有沒有跟人民說明服貿」,政黨跟財團企業根本不在乎這些產業,他們只在乎一件事情:「對岸中國這次開放了什麼」,而非「台灣開放了什麼」,而國民黨的媒體操作讓台灣人都沒辦法持續聚焦在「中國為什麼要在這次開放金融業」。

強行通過這次服貿協議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大型企業急於進入中國設廠(原因後述)、國民黨也亟欲轉移黨產與個人資產以避免下次競選失利後被清算,但是在金融業尚未進入中國的情況下,即便前幾次簽訂協議、開放投資,對這些中大型企業與國民黨要移轉大額資金時,依然相當困難。

中大型企業進入中國後最快遇到的問題就是中國銀行,中國銀行的「檯面下關係」都與中國的官員有關,事實上非常不好搞,企業在台灣經營已久的地下人脈在中國也施展不開,就算是國民黨人士跑去中國唱歌跳舞當猴子吃香蕉,也很難在中國的金融業界活絡起來,沒有金融管道、就沒有錢,中大型企業想要增資、貸款、或是從檯面下移轉資金,都一直面臨到困難,當然也是不斷的向國民黨靠腰;國民黨表面上說台商企業「沒有注入資金、發展不起來」,檯面下的意思則是「我看得見有錢,但貪不到、吃不著」,所以國民黨與這些財團企業家有著共同的想法就是「如果在中國有台灣的銀行就會更好辦事了」。

所以,國民黨要強行通過服貿協議的主因,根本不是為了什麼「自由經濟」或是「為了台灣未來的發展」,反而是為了讓國民黨與財團的資金變成是「資金自由進入中國」、「為了私人利益未來的發展」,最主要是因為這次簽訂的服貿協議,對上中國願意開放金融業進入中國設立分行;只要銀行在中國的分行設立好了,國民黨想要移轉尚未託付的黨產、國民黨高層想要抽出在台灣的貪污所得轉匯中國、企業想要轉移在台營運資金,都可以透過金融業的關係大筆轉進:
在台存款、中國提款:尤其是馬金的 18% ,少了好幾層的轉匯手續費就是多保存下好幾 % 的利息;中國銀行不會給他 18% ,在台灣定存去中國提款花才是真的爽;這些利息是誰的借貸去支付?台灣的你我他;
在台貸款、中國領款、順便債留台灣(的銀行),就算最後是搞到申請破產,人在中國也比較有地方逃;
銀行要過去設立分行,要準備大筆的準備金,錢從哪來?一定是從台灣轉過去!不用懷疑!台灣的錢又是從哪來?你我台灣人的錢!
所以中大型企業能不心動嗎?國民黨能不執著嗎?國民黨根本不會去詳談其他服務業的協議項目,他們早不管其他產業的死活了,反正只要服貿過了,國民黨與裙帶關係的企業都可以正大光明的轉匯資金移出台灣,到時候有特偵組也沒用,馬金連吳一干高層早就跑了。

甚至你可以說這是政府刻意丟出的煙霧彈,政府就是希望你聚焦在台灣開放的項目上,而不要去想他們為什麼這麼愛服貿,只要百姓擔心害怕自己的產業是否有開放、轉移百姓的焦點,國民黨就覺得成功了一半,因為政黨與企業最不希望百姓注意到中國願意開放金融業這部份的議題了。

中國也不是笨蛋,為什麼服貿協議是台灣開放「非金融產業」的服務業、而中國卻是要開放金融業讓台灣的銀行設立分行或支行呢?因為中國政府清楚知道金融業的開放可以讓國民黨與中大型企業真正選擇投靠中國,中國除了能大口吸入台灣現有資金外、又可以大口咬進台灣的服務業大餅,這份協議中國政府完全是贏家,「利大於弊」的說法只有對國民黨高層與中大型企業家是如此,這種協議所造成的傷害連國民黨基層黨員黨工都難以倖免:以後國民黨去中國大陸吸收黨員就好,管你們這些台灣黨員是要呷懶嗎?

台灣過去設廠的還不夠多嗎?怎可能服貿過關會讓更多中大型企業過去?明明世界各國潮流都是積極退出中國(英美日法都是相同的作法)、轉進東南亞或非洲進行投資,為什麼唯獨台灣中大型企業依然一股腦的想要衝進中國?

這裡有篇經濟學人的報導提供你解答: Perverse advantage http://goo.gl/fl1Cy 裡面有張「連台灣政府都不敢讓你知道」的圖表可以供你參考:

統一企業收中國政府補助淨利高達 18.2% ,旺旺集團則收中國政府補助淨利高達 11.3%,意思就是這兩間企業有一成以上的淨利是中國政府用優惠補助的名義付給他們的,這種變相的企業補助正是繼續吸引台商投入資金、繼續設廠的原因,中國政府也利用台商填補英美日法離開後的勞工就業率空缺,只要台灣企業願意把自己當成「中國企業」就可以跟政府要補助,同時又達到「以經治政」的目的,是最完美的一步棋。

面對優惠補助、面對可以大幅抽出資金、面對檯面下好友國民黨大老們,這些中大型企業的老闆們當然會贊成服貿協議過關:
只要服貿協議過關、金融業過去、資金就可以抽過去設廠、接著就可以申請中國政府利潤補貼、完成轉移後台灣就可以準備關廠、徹底降低成本了

服貿讓這些老闆爽死了,而這就是現在香港的下場:
除了服務業、沒有其他產業,都去中國了,香港只剩下一直被中國入侵的服務業!

看到現在,你覺得「服貿沒過、百萬勞工會失業」?或是「服貿過了、百萬勞工會失業」?

中大型企業跟國民黨一起欺騙台灣勞工,說服貿協議通過後將能提供更高的薪資,這完全是謊言,如果服貿這麼好,現在就應該加薪,支持服貿過關的言論,不是嗎?不加薪的原因,就是中大型企業家想要留下更多資金帶去中國,等到服貿通過生效之後,企業原本無法去美國、去日本、去英國,但卻可以肆無忌憚的往中國去、當個中國企業、領中國政府補助了,而中國也概括承受這些企業家與國民黨的投資,最後無法離開台灣的你,就會失業,就是最後的輸家。

總結一下重點:

  1. 服貿的重點不在台灣開放多少或吃虧多少,而是中國開放金融業、又為什麼要開放金融業,長遠而言對台灣的影響是什麼;
  2. 開放金融業絕對是對台統戰的一記大絕招,國民黨跟中大型企業都很高興,因為可以移轉產業跟資金,政治人物可以遠走高飛;
  3. 弄清楚為什麼國民黨跟企業都不願意跟你談中國開放金融業帶來的影響,而只跟你談台灣開放哪些非金融業的影響,他們不見得為你害怕,因為他們看到的是中國的部份;
  4. 你也會越來越清楚了解到,為什麼國民黨跟企業家會說「服貿沒過是鎖國」,因為服貿沒過,就會把他們想帶去中國的資金給鎖住了。對他們而言當然是鎖國!

服貿協議不單是看開放什麼,因為這是弊,我們要注意看的是馬英九口中「利」的部份:為什麼執政黨與企業這麼著重在中國開放金融業,因為在台灣付出越來越多的勞工薪水對企業跟國民黨就是弊,能更直接的轉移資金到中國去就是利,對執政黨跟中大型企業來說「服貿通過」當然就是「利多於弊」,但是對百姓就是「弊多於利」。結果孝子龍連個「利大於弊」的屁都說不出來,我幫你說,讓你繼續給姚立明打臉。

所以,就算你是服貿產業的初期受益者,只要你離不開台灣,最後你就是服貿結果的受害者,就算你是國民黨的黨員或黨工,也完全跑不掉,因為這種殺傷力不分黨派,只分 是否能當上中國權貴 與 是否能成為掛名中國的企業家。身為國民黨、支持服貿卻說什麼愛呆丸的,都是在練蕭威。

網路上一直在傳一篇什麼台灣出版很有競爭力、不要怕開放的文章,作者應該先去問清楚上頭的超大控股媒體集團在服貿簽過生效之後、會不會準備抽出台灣的資金注入中國吧?出版業高層想的事情跟基層員工自我感覺良好的事情根本是不一樣的平行世界,光是釜底抽薪這招是不用去看競爭力的。

update: 白狼出來搞笑說「你服貿不過、中國不要你了」,服貿簽過之後中國就更不要你了~因為透過銀行管道吸金的手法,台灣遲早變成單純的金幣農場,錢都一直透過企業、黨產、18%轉化吐到中國去,要台灣幹嘛?而事實上對白狼而言最有利的就是金融業開通後,他的金控公司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收納台灣黑道的資金在中國運作。

之前被狂轉的一個消息是「台灣經營團隊退出新光天地」的經營,而新光天地是現在中國最大、最賺錢的單體百貨,這個新聞又怎麼看呢?請想想。

update@0402 : 紐約時報經典圖 Students in Taiwan Protest Trade Deal With China


有人說台灣銀行不是可以過去設立分行了嗎?對,這是台灣銀行機構於大陸布局現況 PDF 檔,目前的狀況是台灣的銀行要設立分行為「特許」營業項目,投資比例不得超過 49% ,且數量不得任意增加,申請特許在哪經營就固定在哪,不是自己高興在哪開就在哪開的,也就是說是受到中國銀監會管控的。今年初又再開放台銀申請一間分行與一間支行,金管會說這是國銀首例,由於目前大陸方面仍未開放外資同時設立兩據點,所以目前台資銀行只有 11 家分行與 3 家支行。

這只是「服貿協議通過以前」關於銀行金融的部分。這次服貿協議放利是擴大放行辦理,把台資銀行當成是本國銀行處理,條件弱化成只要符合大陸規定,是「已經設有分行的銀行」都可以申請鄉村鎮級的分行或支行,跟以往只能在重點城市放行、限制申辦數量的政策完全不一樣;其次是一年後有盈餘獲利的銀行,將可以承辦所有人民幣業務,意思是之前人民幣業務的限制沒了,整個限制完全鬆綁了,這個就是用非金融服務業換來的一「利」。再者是金融業還包括衍生金融產品,證券、期貨及相關服務,是這次首次開放的項目,所有投資項目都可以從原有台資金融機構支援。

光是用投資名義就不知道可以轉進多少台灣資金,特許設立分行兩年才達到 11 家,卻已經從台灣銀行放款將近超過 300 億,對金融業看似利多,但是在台灣的你感受得到嗎?這些放款並不是在當地集資轉化的,你覺得錢從哪裡來?而這些銀行業務都還是「業務受限」的情況下就已經放超過 300 億,接下來服貿就是進入默許的半開放狀態,可將台商視為第三地投資廠商,限制放更寬了,而我們沒有看到台灣有任何想要管控的跡象,巴不得趕緊打開這些限制。

只因為企業要加快搬錢,那些「跨岸企業」,正從台灣百萬、千萬的往中國裡面搬,像是不斷的往黑洞裡面丟一樣;這一去就不會回來了,因為這些企業家也都知道錢進了中國要再搬回台灣根本不可能!但是這些中大型企業家早就覺悟了,這些企業家知道兩岸關係繼續搞這樣下去,再也不用回來了!現在根本是打定主意、死命的把錢往中國搬、繼續挺進,這就是企業棄守了!國民黨還會留在這嗎?黨跑得比企業還快,你看連戰就知道了。這樣你還在想什麼呢?快移民?快回歸?或是擋服貿呢?這已經不是賣台了,擁有資源的執政黨與企業棄守台灣,才是你最該擔心的事情。

update: 熱的,高中生水準的「兩岸洽簽服務貿易協議對我總體經濟及產業之影響評估」終於出來了,請從 166 頁開始看金融業。

 
about 9 years ago

為解放軍開大門的服貿CPC86751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67257
2014-04-02
◎ 呂禮詩(為前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教官、前新江軍艦艦長 )

日前馬總統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專訪時強調: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國家安全問題都有因應設計;此外,三月廿七日國防部製播的莒光園地中大談服貿協議的好處,恐已涉及破壞軍隊國家化的行政中立分際。然而服貿的內容,與國家安全真的完全無關嗎?
事實上,在服貿協議附件對非金融服務部門的開放承諾表中「(m)與科學技術有關之顧問服務業—限地質、礦物及其他科學勘察服務(CPC86751)」,允許大陸業者以過半股權,在台提供科學技術有關之顧問服務;講大白話,也就是未來對岸得以堂而皇之地在我國領海進行科學勘察!

多年來經常在台灣周邊海域出沒的解放軍海冰七二三艦(現改為「海監一一一」),國土資源部的海洋四號、奮鬥四號、探寶號等,皆是圖謀闖入我國領海,觀測海溫、鹽度、聲速、背景噪音及反射特性等水文資料。

我海軍艦艇在周邊海域偵巡時,持續地在夜半、晨昏施放「深溫儀」(Bathythermograph, BT),記錄各海域海水垂直溫度,為的也就是提高海軍大氣海洋局所彙整建置「整體海洋環境資料庫」的精準度,使戰時國軍潛艦及水面艦可以透過水文的預報,正確地研判水下音傳路徑的型態遂行反潛作戰。

二○一二年十月,中國完成了「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簡稱九○八專項)的總驗收,此一「數字海洋」資訊基礎架構,使解放軍的海軍作戰場景得以全面地數位化呈現。但台灣周邊海域資料的不足,相信是解放軍急於彌補的部分,這也就是中國情治單位吸收大氣海洋局前政戰處長張祉鑫中校的真正目的。

透過服貿協議附件,我們看到中國「隱藏在細節中的魔鬼」,嚴重威脅台灣國防安全與官兵性命,請問三軍統帥知否?請問國防部可曾深究?可曾以軍事專業向總統提出警示?從去年的「國軍重要幹部研習會」到日前的莒光園地,一而再地違背《憲法》與《國防法》中所要求的行政中立,而大推顯已危害國防的服貿協議,又要如何對全民及國軍官兵交代?

 
about 9 years ago

連署訴求:
文化為社會之根本,有如土壤與空氣。而文化界,則泛指文化生產的各個部門,深度依賴手工、眼睛、思考、批判與對多樣化世界的理想,多數從業者在高投入與不那麼相稱的報酬中,通過創作、評論、教學、編輯、出版、印刷、發行、傳播等等,為整個社會提供精神糧食,維繫與刺激知識的推陳出新,心靈的蓬勃運作。是的,正因為文化界為「精神」服務,歷來為政治控制的必爭之地,當然也正是所有珍惜臺灣多年來血汗奮鬥得來的多元與自由的人們,無論如何都要保護的領域。在國際經貿談判場上,有所謂「文化特出」(L’exception culturelle)之說,認為文化屬於特殊範疇,不能與一般商品一概而論,以確保文化的多樣性。

再者,文化界的工作與生產,環環相扣。印刷、發行、通路能影響創作、編輯、出版,特定的經濟力量或者國家力量,能通過控制印刷、發行、通路,而操控編輯、出版、創作的形式與內容,這在兩岸的現當代歷史均有多例可循,殷鑑不遠。出版審查、開天窗一類的情事,所在多有,更嚴重的是造成所有文化界從業人員在國家審查之前先行自我審查,人人內心有個小警總。自由很難爭取,可是卻可以很容易地因為金錢而賣出、因為政治強力而喪失。這是曾經發生以及正在發生的現實,絕非想像的恐懼。當然,許多不容易與思想領域有涉的圖書、許多擁有高象徵資本的文化人,還是可以兩岸暢行無阻;但是,爭取自由,本來就是為了那可能存在的異見謀求不被打壓、不受威脅的空間,就算只是一粒沙。

因此,當前的兩岸服貿條例中,關於文化界相關範疇,雖然只開放印刷、通路,而未及於出版,並不表示就能夠切割開來。對岸印刷業只允許國營,出版圖書必須取得書號,書號屬於國營出版社,雖然有若干小型出版體存在,仍需要購買書號。若對岸以國家資本前進臺灣,我們的中小型印刷業者何能生存?通路如何保持政治中立?臺灣雖無書號制度,卻有可能受到反向操控,寫作者也許可以繼續自由地寫,但是恐怕不是什麼都能自由出版、販售與流通──誰願意像蘇珊.宋妲(Susan Sontag)筆下不世出的傑出俄羅斯作家茨普金(Leonid Tsypkin)那樣,在黨國監控下只能創作「寫給抽屜的小說」,生前根本不曾看到自己的著作發表?國家資本的威脅與必然的監控細緻化、內化,這已經不是「有沒有競爭力」、「敢不敢競爭」的問題。

我們的文化部長龍應台也承認,兩岸服貿條例中放入印刷業,自己根本是最後一刻才被告知。連主管國家文化範疇的一級部會長官都受到如此對待!我們無法想像,過去曾以「野火」啟蒙過整個世代的龍部長,能夠接受這種現況。可是,文化部的存在,難道不是在替文化界服務、盡到保護與爭取的責任嗎?文化部難道不該具有前瞻性與洞見,站在文化界的立場思考,而非站在掌權者的立場思考?即使龍部長說,當作家和擔任政府官員,本來就是不一樣的事情,可是,那並不表示理想因此可以更動、信念因此可以妥協。難道不是這樣嗎?還是,部長的內心已經沒有火種,只剩下了如何遵從主子的意志,並視之為義務?

我們熱切期待龍部長以知識分子的高度、以文化界同路人的角色,為我們爭取權利、解答疑惑、消除恐懼。正如部長所言:「這不是經濟議題,事情比經濟還要深層。」文化界本來經營的、在意的,就是這個「深層」。無論是挺服貿、反服貿、不反服貿的立場,我們都期望文化部和龍應台部長:

(一)更能發揮文化部的功能與維持尊嚴,在任何與文化界相關的兩岸法條制定時,都能先和文化界充分溝通,並真正盡到法條制定過程的監督職責。

(二)能夠認知到出版、印刷、販售通路等,乃是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並不是不歸文化部管的就與文化無關。龍部長身兼作家、公共知識分子,素來與文化出版界熟悉,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利害攸關,所謂「出版沒有開放」、文化部就不需有任何作為,只是卸責之詞。

(三)擱置甚久的「圖書統一售價」法案,是獨立書店、小型出版社能夠存活的屏障,同時也能避免低價傾銷造成圖書市場崩壞。立法進度如何?文化部不能再迴避!請龍部長給出時間表。

共同發起人(依加入發起先後)
鴻鴻

楊索 作家
楊佳嫻 作家

高翊峰 作家
莊瑞琳 衛城出版總編輯
羅珊珊 九歌出版社主編
陳怡慈 天培出版社編輯
陳夏民 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劉霽 一人出版社
陳芳明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吳介禎 台灣文學英譯者
黃哲斌 新聞工作者
藍士博

伊格言 作家、北藝大兼任講師
羅毓嘉 作家
黃麗群 作家
柯裕棻 作家
湯舒雯 文字工作者
楊芩雯 編輯
黃崇凱 作家
房慧真 作家
臥斧 作家

盛浩偉

賴佩茹 我們出版總編輯
黃秀如 左岸文化總編輯
朱宥勳 作家
劉虹風 小小書房
游任道 小寫出版企劃主編
李屏瑤 文字工作者
張天立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與博客來創辦人
焦元溥 音樂學者、作家

連署人(依加入連署先後,以下為首波連署人,陸續增加中)
柯一正 導演
楊翠 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廖玉蕙 作家
許悔之 詩人
林正盛 導演、作家
張照堂 影像工作者
向陽 詩人
方梓 作家
陳明柔 靜宜大學台文文學系副教授
吳天章 影像工作者
應鳳凰 教授、作家
林達陽 作家
郭娟秋 藝術家
瞿筱葳 作家
張鐵志 作家
羅文嘉 水牛書店負責人
然靈 詩人
李金蓮 前「中時.開卷」主編,目前為文字勞工
王浩威 作家、精神科醫師
畢恆達 作家、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教授
顏擇雅 雅言出版社負責人
陳文彬 導演
劉子華 南方家園出版社總編輯
劉鈐佑 群學出版社總編輯
許赫 角立出版社社長、詩人
管仁健 文經社主編
吳叡人 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陳郁馨 編輯
石芳瑜 永樂座書店負責人
吳晟 作家
吳明益 作家
瞿欣怡 作家
林蔚昀 波蘭語譯者及作家
鄭聿 詩人、編輯
陳翠蓮 台大歷史系教授
莊豐嘉 新頭殼新聞網總製作
莊慧秋 作家
聶永真 設計師
蔡南昇 設計師
小子 設計師、三餘書店公關
張耀升 作家、編劇、影像工作者
吳億偉 作家
王珀琪 前誠品香港營運總監
李桐豪 作家(not a 立委)
周若珍 自由譯者
陳琡分 文字工作者
胡淑雯 作家
鄭順聰 作家
王聰威 作家
許俐葳 作家
紀大偉 作家
陳思宏 作家
彭維昭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編輯
曹慧 奇光出版
洪震宇 作家
蔡銀娟 導演
張小虹 台大外文系教授
魏貽君 東華華文系教授
易智言 導演
蕭菊貞 紀錄片導演

連署團體(以下為首波連署團體,陸續增加中)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Garden City Publishers
玉山社出版公司 Taiwan Interminds Publishing Inc.
衛城出版 Acropolis
前衛出版社 AVANGUARD
角立文化
島座出版
可口雜誌 cacao Mag
台灣搖滾映像誌
瀑布 Waterfall
幹誌{flog} flogmag
黑眼睛文化 Dark Eyes Ltd.
後門咖啡
台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
台灣音樂書寫團隊 TW Music Writing Group
大龍峒文化工作室
趣遊碗團隊 Trip View Bowl
雲舞者舞蹈團 Cloud Dance Theatre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友會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lumni
財團法人曾文壽文化藝術基金會
文化研究學會
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 Railway Cultural Society, Taiwan
盜火劇團 Voleur du Feu Theatre
橘子詭計實驗舞蹈劇場
麵包樹工作室 facidol.studio
一九八二創意設計工作室
秝米有限公司 MM SQUARE
Paper Film Festival Paper Film Festival
串門文化 trongmam
Dream Type 工作室
結晶計劃設計工作室 CRYSTALLIZE PROJECT STUDIO
TOT Ta-Ta
竹東高中影像創作社
福福好創意 Foufou
淵澄設計行銷有限公司 LAKE MIRROR DESIGN
赫米兔工作室 Skvader Studio
雅圖創意設計有限公司 art2studio
自然形成空間工作室

--
這是給龍部長的第一封信,此後文化界會持續串連,每隔一段時間,從文化從業人員所在的各個角度(包括印刷、發行、通路、創作、出版等等),詢問龍部長一個問題,並研擬具有對話和教育意義的文化界如何看待服貿的論壇。
發起單位:文化界作家、編輯共31人(鴻鴻、楊索、楊佳嫻、高翊峰、莊瑞琳、羅珊珊、陳怡慈、陳夏民、劉霽、陳芳明、吳介禎、黃哲斌、藍士博、伊格言、羅毓嘉、黃麗群、柯裕棻、湯舒雯、臥斧、黃崇凱、房慧真、盛浩偉、賴佩茹、黃秀如、朱宥勳、劉虹風、游任道、李屏瑤、張天立、焦元溥

已加入連署的單位(按加入先後次序排列,僅列出前十筆)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
台語傳播企業有限公司
李江卻台語文教基金會
OUR老房子咖啡屋
南與北文化出版社
台灣音樂書寫團隊
麵包樹工作室
一九八二創意設計工作室
秝米有限公司
玉山社出版公司

目前連署團體數:46 個

目前連署人數:1328 人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40407234335

 
about 9 years ago

4/10「科技與服貿之夜」,電資產業論壇線上收看:http://youtube.com/BookshowTW
與談人投影片下載 請按我


(圖片來源:推動網路中立性立法社群)

關於電信業,第二類電信開放範圍的產值小、特殊業務仍須經主管機關NCC許可,相對於中國讓利部分似乎有利,得以降低市場進入門檻、取得兩岸業務的規模經濟。但因資訊有一經洩漏損害已經造成的不可逆性,現行個資法架構與救濟似嫌不全;主管機關NCC迄今無法提出完整的產業對照表及清楚定義受影響的公司(參見網站:你被服貿了嗎?);而中國讓利只是公司與人員的經營與執業資格,最終決定權還是在牢牢握在官方手上。問題點會發生在中資透過二類電信業務的外包,滲透進同時經營許多項二類電信業務的台灣公司,或西進的台灣公司因習受中國電信條例的規範,而反過頭來影響了台灣母業的發展。

上述疑慮同樣發生在資訊業,尤其我國在軟體設計與數位內容方面本即完全開放而無任何規範,相對於中國軟件業與網路內容的高度管制,容易遭趁隙而入被利用操縱,且因資訊業向有「贏者全拿」的特色,同時造成言論表現自由與資訊安全的疑慮。此外關於「入口網站」,NCC及經濟部表示98年6月已開放中資經營,未包含在服貿裡,但公聽會中又表示可能在「電腦及其相關服務業」項下資料處理與資料庫,範圍定義模糊不清。我國至今欠缺網路中立性(各種言論表現應有平等呈現於網路的自由,不受限播或任何形式過濾排擠)之立法,言論市場暴露於無防禦狀態,反媒體壟斷之疑慮恐重現於網際網路場域。

4/10(四)學運榮退,服貿不停審!【WoFOSS台灣女子自由軟體工作小組Bookshow說書會服貿百工圖】聯合主辦「科技與服貿之夜」。更多詳盡的討論,歡迎線上收看: http://youtube.com/BookshowTW

 
about 9 years ago

作者oxeyexo (oxeye) 看板FuMouDiscuss@PTT
標題[分享] 4/9經濟部服貿座談@交大林盈達教授逐字稿
時間Thu Apr 10 22:59:24 2014
http://www.ptt.cc/bbs/FuMouDiscuss/M.1397141967.A.2E6.html

先跟主辦單位抗議,前面三位已經講了75分鐘,原本我被告知正反方時間差不多,所以我
要求,我應該要有35分鐘。(主持人:請現場觀眾拍手決定。台下:尖叫+掌聲)

首先,我對今天主辦方有一點小意見,現場現在是2位官員,加上一位本校副教授,副
教授剛好是官員同僚,嗯,副教授也會有升等壓力。不是同系但同學院,會有升等壓力。
這讓我看到前天NCC跟經濟部找了一些業者,但這些業者都是他們在監理、主管,一樣有
脅迫他人之嫌。(台下:大笑+掌聲)這幾天我收到一些資料,資料告訴我,有些業者被強
迫要去背書,但是他們不願意,在這邊希望經濟部跟NCC不要再脅迫被你管的單位。
我不是學經濟,也不是學法律,我只能就資通訊安全來論述,這樣不公平,變成我被迫要
對前面三位座談人提出評論,以我的common sense,請同學你們來評斷,
我的common sense是否正確。

第一個,張部長提到,韓國的談判策略是積極地與中國簽約,但張部長沒提到的是,韓國
是先跟其他先進國家簽訂FTA,才跟中國簽,而且跟中國一談,就談了很多年,就如同陳
教授談過的,韓國也不是很情願地開放,但是他們深思熟慮,決定自己的經濟政策,先跟
先進國家簽訂,在跟中國談。這是經濟部一直都沒有講的,他們只說,如果沒跟中國簽,
就不能跟其他國家簽。但是很多專家也告訴你,還有很多評估報告,都說,走進中國,你
就走不到全世界,就會跟香港一樣。正確的應該是,先走進世界,在走進中國。張部長說
,服貿不是黑箱,有很多公聽會跟座談,我要說,我參加過很多公聽會,立法院的公聽會
,公聽會都是存檔備查,沒有處理。我要跟張部長說的是,不管你開了多少公聽會,重要
的是態度問題,這些意見你有沒有處理,有沒有要怎麼改,才會避免專家學者,提的問題
。無論你開多少場都沒用,如果你心態還是這樣的話。

張部長說,簽訂ECFA之後,沒有很多中國廠商來,我要講的是,他們在等服貿,服貿通過
之後,有更多優渥的條件,他們就來了。其中,600萬台幣,就足夠兩個人來,600萬能做
什麼,如果你在台北買了店面,每年營業額1000萬就好,每年都可以不斷簽,可以繼續留
下來。

張部長說,中方給我們的是WTO plus,但張部長沒說,中國與台灣加入WTO時,台灣是已
開發國家,中國是開發中國家,所以台灣是WTO minus,比中國開放的條件還高,這是張
部長一直沒有告訴我們的。我們的WTO minus 竟然都比中國的plus多(台下打斷:他不好
意思告訴你….沒聽清楚) 不好意思,等一下再Q&A好嗎,陳教授說,我們曾在WTO承諾要
開放電信,我要告訴各位的是,WTO都是原則性,至於雙方國家要什麼具體,那是雙方答
應就可以,不然最近怎麼會有日本要帶稻米去換人家汽車市場的消息,如果可以這樣換來
換去,那就沒有開放問題,所以WTO是原則性,雙方可以就各自敏感性項目決定,要不要
開放。陳教授提到,跟其他國家簽簽回來,都是行政命令,為什麼服貿就還要進立院審,
我想陳教授應該同意,其他國家不像中國一樣,是我們的敵對國吧?所以不能用行政命令
,中方不能比照辦理。我對以上兩位發言,先做這些陳述。

虞副主委的發言,我等下做回應。投影片請跳下一頁。
我show這頁的原因是,NCC跟經濟部,上禮拜說教授都不懂實務經驗,(台下:笑)
剛剛虞副主委說我們四個都是教授啦,那你的實務經驗也差不多啦(台下:尖叫+鼓掌)
我show這張是說,不管是台灣的網通產業,還是世界的網通產業,是基於過去,我run了
12年的網路測試中心,測試過國際許多大廠,還有國內廠商產品,特別是網路產品,我服
務過的廠商超過100家,產品超過700件。這算不算實務經驗?

另外我要提的是,NCC過去兩年定了10項資通訊產品安全規範,這10項規範,是我的實驗
室訂的。(台下,掌聲)。我的實驗室,網路測試中心,花了很多effort去制訂這10項規範
,也測在廠商產品上,驗證是否真正需要,所以,請不要再說我沒有實務經驗,也不要再
說我們對網路安全不夠了解。

剛剛虞副主委已經提到1類與2類的差異,基本上,1類就是有實體線路,2類就是沒有,在
台灣,比較大的電信公司就是1類,比較小的只能申請2類,但是1類也會申請2類,比如說
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固網,所以他們也都可以經營。大致上,在台灣1類就是打電話,2
類就是上網,剛剛虞副主委提到提到特殊業務,但是跟他之前的新聞稿好像又不太一樣,
他剛剛說,一般跟特殊差別只在於是否可以拉到國際,先前的說法是,一般就是服務一般
用戶,特殊就是服務企業,還有這差別他沒提到,事實上,台灣在2009年就開放第二類的
一般業務,但沒有中資進入,NCC就用這理由說,我們開放也沒有中資進來,所以為什麼
要擔心開放特殊業務,就會有中資進來呢?你可以想像中國移動在台灣開一個ISP,一個
上網公司,直接面對用戶,你敢去申請嗎?中國移動喔?(台下:笑)中國自己也知道,沒
有人要來申請,就算換名字叫做XYZ,她也知道沒用,會被網友起底。

所以他們不要這條,在服貿協議,特別挑了一條,是什麼,他想躲在亞太、遠傳這些公司
後面,我不知道虞副主委知不知道,台灣現在的ISP交換,是怎麼交換的,比如說你從遠
傳送了E-MAIL,朋友用的是中華電信,流量怎麼跑,流量是經過TWIX,這個交換中心是中
華電信在run,當然這樣不好,因為中華電信就是其中一個交換方,其實應該需要
third-party。

喔,我剛剛忘了說我其中的一個實務經驗,我曾接借調NCC底下的電信技術中心擔任執行長
一年,所以我管過那邊的業務。我當時就曾經告訴NCC,這個交換中心,不應該擺在中華電
信,應該設一個TWIX 2,應該是third-party,是中立第三方,現在看起來,中國移動要完
成我的心願了。以後中國移動來,他run的這個TWIX 2,會以比中華電信更便宜的價格,跟
遠傳、台固、亞太說,你可以連過來,我更便宜。我三年前想做的事,中國移動要幫我完
成了。

這個特殊業務,可以服務其他的電信業者,也可以服務其他的企業用戶,可是,NCC一直避
重就輕,雖然不能服務一般用戶,但是服務一般企業,我剛剛說了,還可以服務電信業者
。你說服務企業就沒有問題嗎,一般中小企業上網,VPN或加密,他都不懂,他一定會說你
幫我做啊,沒加密會看光光,加密電信業者還是看得到啊,因為那個key是電信業者給的
啊,加密是網際網路看不到,可是他自己可以看,他有key,這也是NCC沒告訴我們的,NCC
在昨天的記者會說,開放這一項,確實有一些資安疑慮,但NCC解釋說,這企業有能力判斷
,他要不要這一家,如果他是中國移動,他可以用別家,啊如果是中國移動,他可以不要
把VPN給他啊,自己加密啊。不要忘了,我們企業都是中小企業,他們有能力聘能力好的
IT人才,來做這些事嗎?我剛剛提到的是二類電信特殊業務,存取、轉接,跟數據交換。

數據交換裡面最嚴重的是機房外包,如果遠傳把它賣給中資,中資就有執照,在台灣可以
經營機房,可以擁有機房,中國移動說,我幫你經營,你本來一年要10億,我幫你,只要
6億,這個條文裡面是可以的,你說NCC到時候可以行政命令阻擋,好,換個方式,用委外
管理,機房還是遠傳的,但他還是以6億,委外啊,你說中方人員不能進入,好,就遠端
設定啊。現場應該有很多學資訊的,一定要進機房才能設定嗎?遠端就可以啦。所以沒進
機房,還是抓得到你想要的東西。這些,NCC都沒說。

服貿裡面64項有兩項對資安有問題,另一項是這個,電腦與其相關服務。包括,資通訊系
統的開發維護。以戶政系統為例,你說中資不可以來標案子,好,我換個方式,我用台灣
的公司去標,但是轉包出去,沒有去中國做,我在台灣做啊。你說用行政命令來擋,我再
換一個,你不外包給我,我派駐人員去你公司做,那這個到底是轉包?外派?還是什麼?
現行法令沒有規定啊。所以我說這個延伸很多資安問題。如果是資料庫裡面的,就會有個
資外洩問題,如果是聽網路流量,網路封包,那就有個人機密問題。現在只有調查局、刑
事警察局可以合法監聽,可以非法監聽的就是國安局。

我的資料顯示,台灣任何時候都有三萬人被掛線,掛線包括電話跟網路,三萬你聽起來很
多,但是一個人掛六個月,一年6萬,6萬才占2300萬人多少,不到1%,但如果中國移動真
的接管遠傳機房,他大概會監控台灣約1/3的人上網,還有監聽。而且事實上是超過1/3,
你算遠傳跟台灣固網的用戶,那就超過1/3,馬上就變成33%,如果中國移動經營交換中心
,那就變成8、90%,這不是調查局跟刑事警察局監聽6萬人,而是,台灣有數百萬人在被
監聽,當他掌握1/3,他會做網路監控,如果他掌握80%,他會網路封殺。

這有什麼差別,監聽是他聽你的隱私,假如你有不法,他可以拿來要脅你,但是封殺是,
連你貼文,他都可以砍掉,不讓你貼。我們知道,中國網路環境是網路封殺。香港現在是
網路監控,因為中資還沒買完,等他買完,香港要在網路上串連,那就很困難了。為什麼
中國不會有茉莉花革命,因為他網路封殺做得很全面,不可能有人在網路上貼文說要去哪
抗議,馬上就被封殺,馬上就被查出你是誰,我們不要這樣。

那為什麼資安問題會演變成國安問題?因為政治監聽跟經濟利誘。如果監聽的是政治人物
,會有什麼結果?公聽會的時候,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坐在我後面,我說如果有一天你被監
聽,你的助理也被監聽,被查出不法,就寄了一封mail給你,還附檔,說他有這些證據,
請你明天來國台辦,你敢不去嗎?等你再回來,你已經被賦與政治人物,政治監聽很危險
,在敵對國之間,甚至以某些法案的推動來威脅,剛剛虞副主委提到,我們到中國去投資
四大,小三換四大,但是四大只有在福建省,為什麼只有福建省?這是引君入甕,你去了
之後,生意做起來,你想再拓展,中國就跟你說,那你回去台灣,叫台灣再開放更多,乾
脆也開放第一類啊,可以監聽電話。如果政治人物被中方監聽,這不是國安問題嗎?

NCC跟經濟部的回應是文字遊戲。
第一類:三管五卡。
虞副主委說封閉網路,你就把他們都關起來,不讓他們上Internet,那這樣要幹嘛,有這
種網路嗎?
第二,NCC承認企業會有資安問題,難道我們企業就要遭殃嗎?但是中小企業就沒有能力
管理自己的IT啊。特別是如果這些企業包括了可以經營交換中心的。NCC說數據交換裡的
技術都試過時的技術,他裡面列的是X.25、frame relay等,你注意喔,他是舉例,例子
是舊的,但是寫了一個「等」。大家注意到mpls,這個普遍被應用在3G、未來的4G上,你
說這些是舊技術嗎?

NCC說一類跟二類不會相互影響,我要講的是,如果二類遭殃的話,但二類的網路跟一類
的數據交換的網路,是共用一個骨幹的網路。如果我是中華電信,我不會把它分開,事實
上是共通的。NCC說,中國已經有在他國設電信服務據點,我去年就請他們找,很高興終
於找到了,我看完以後說,你有沒有仔細看,他是只提供連回中國的電信服務而已欸,又
不是經營美國電信服務。為什麼美國開放這個給中國,因為他們本來就互相監聽流量啊,
又不是只有單方面,不管這個線是誰拉的,中國在中方就可以監聽美國的流量,所以美國
開放這個,並沒有增加他監聽範圍,美國沒有開放中國經營他國內的電信。

NCC說,電信機房跟電腦機房是不一樣的,但他們是共通的,這棟建築物的樓下,就是交
大的電信跟電腦機房,我做過交大計算機中心主任,做了3年,我有實務經驗。(台下:大
笑+鼓掌)機架是這邊一排是交換器、路由器,這一排是伺服器,同一個機房裡面,NCC說
要秉持開放精神。剛剛已經說過,WTO是原則問題,我最害怕的就是NCC說秉持著這種精神
,未來持續開放,我最擔心就是這句話,表示第一類電信也會開放啊。

NCC說會做好三管五卡,投資金額50%,沒有掌控能力,各位知道嗎,不是要過50%才能當
董事長啊,交通部占中華電信30%的持股,董事長跟總經理都他決定的啊。上市公司的股
權都分散,沒有過半的啦,徐旭東10%都不到,特別是中資在台灣,如果併購跟投資的規
定都變鬆,NCC說中方不能進機房,可以遠端設定。而且有一件有趣的事,假設中國移動
來10個幹部,聘請100個員工,NCC說中方人員不能進去喔,但是這100個可以進去,變成
老闆不能進去,員工可以進去?很好笑啊。NCC說資安本來就有這些問題,又不是開放才
有。我要說,這是規模問題。以我剛剛舉的監聽為例,1%、33%、8~90%。NCC都找一些被
他管的來背書,我希望NCC停止這件事,這違反自由意志,不然我就要公布這些資料。
(台下:尖叫+鼓掌)

我們這樣的訴求,得到NCC跟經濟部這些回應嘛,我們來看其他人的回應,有一位中華電
信的高層,是他自己來找我喔,我沒有去找他。說:「林教授,我看到你在媒體發表的這
些資料,會有資安問題。我們自己有開會討論,我們也覺得真的會有這些問題。但是我們
的會議是秘密的,不能讓NCC知道。」結果兩周前,我跟媒體說這件事,NCC做了兩件事,
一件事打電話問我,有個處長打電話問我,說那位是誰?各位,我可以講嗎?NCC很白目
,另外一件事是問,是去問中華電信是不是有這個機密會議,中華電信當然說沒有,NCC
就好高興跟媒體說,他們有問,中華電信說沒有。我告訴大家,我沒有杜撰,NCC不相信
去告我啊,法院就會傳我,也傳那位秘密證人,就知道我說的是實話。如果沒有這件事,
是我杜撰的,就算沒有經過法律程序驗證我說謊,我就切腹。

我不知道,各位記不記得學運時,馬總統在記者會上有回答五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
服貿評估報告裡,有資安跟國安疑慮,請馬總統回應」你們記得馬總統說什麼嗎?「我現
在還不知道,我去了解一下。」已經過兩周了,我想他了解得差不多了。國安局在過去兩
年,來要來問我關於國安資安的問題,難道是我強迫的嗎?

NCC石世豪主委就說反對這個開放的教授只有三個啦,我一開始只是想說,試試看
啦,連署看看,結果現在有246個。其中,哈佛大學孔祥重教授,擔任經濟部與國科會產
業發展顧問超過10年,產業發展喔產業發展喔,不是學術研究。(台下:大笑+鼓掌)

我想說,他在美國,他又沒辦法來,我想叫他錄影,他說沒時間準備,他說寫一段文字給
我,他寫的那段文字,最重要的一段就是,我不希望台灣的網路環境會變得跟中國一樣。
(台下:鼓掌)孔院士真的是院士,看得很遠,連署的人還包括台大副校長陳良基,他是電
機系教授,國家實驗研究院前院長,他也幫我寫了一段文字,最重要的就是,這絕對不是
某些人講的是老技術,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擔任行政職,就不連署。我就想到我們前副校長
,打電話跟我講了1個多小時,都要吵起來了,雖然我們其實很常吵,我告訴他,「你至少
不要出來反對我的連署」,他說:「我當然不會」。

美國、日本跟歐盟的做法是,如果韓國採購華為的設備,美國會去擋,美國國安單位還做
一件白目的事情,一個月前的新聞,韓國電信公司買華為的設備,美國去擋,說不能用。
NCC近幾年也在檔,我還被問這個問題,我現在懷疑NCC的立場,產品不行,但是人可以?

美國的做法是境外服務。我開始懷疑,到底是誰在設限?是國安局?NCC?還是美國國安
局?剛剛有人問我簽這條為什麼美國沒擋?因為美國覺得不會過啊(台下:大笑+鼓掌)修
正;他是想,應該不會笨到讓這個過吧?啊美國可能真的覺得我們很笨,我也覺得他要放
棄了啦。

服貿有些項目是紅線,踩到就要跳起來,資通訊系統就像國家的神經系統,碰都不能碰?
為什麼開放?NCC官員說這項是中方提出的,哇,還被我猜對了,因為他不想面對消費者
。我叫NCC提供會議記錄給我看,他不願意,他說什麼國家機密啦,我擔心小開放變成大
開放。

我的總結就是這是e化版的木馬屠城記,就像衣服破洞一樣,愈破愈大。我很難過的是,
我必須到處去抵抗這件事,我不想讓它發生,照理說我現在應該要做研究,我常常看
paper,但最近我都在搞這些,還好我看到有將近300個教授跟我一樣,還好我看到年輕人
站出來,我去年在公聽會講過,NCC的處理就是存檔,也不處理,我當下覺得,原來教授
沒有用。當你用文明的方式,對待野蠻的政府,也沒轍(台下:尖叫+鼓掌)。直到3/18學
生占領立法院,學生在教我,用講的沒用啦,政府現在就是硬要過,蠻幹啊,不是0就是1
,如果真的是這樣,我支持學生再跳出來,一定支持學生(台下:鼓掌)

我有一些問題希望NCC回答,第一個是,政府部門有在溝通,但是有想要改嗎?如果沒有
,你只是在政令宣導,你根本不理我啊,不然我們講了那麼多,怎麼可能一條都不用改。
我覺得你校園巡迴啊,前幾天去清大,都是贊成過的,我要求,經濟部往後,一定要支持
跟反對人數一致,時間一致,這才叫公平,才叫溝通,是不是?(台下:是!+鼓掌)其他
大學應該要這樣要求,他們剛剛講75分鐘,我都沒講那麼久。剛剛部長說談判名單有120
位,我一直在等,想說他要講了,要告訴我有誰,我一直等,結果不公布,不公布就是黑
箱。(台下:沒錯!+鼓掌)

我不知道部長知不知道,中資會用其他名義進入台灣,挖腳IC設計工程師,挖技術,政府
告訴我三管五卡,拜託,這個管一管吧,他已經進來了,你不處理嗎?中國去年公布一個
政策,用兆元以上的金額去扶持中國的IC產業,瑞昱的一個工程師跟我說,他們一直努力
在檔,目前還撐得下去,但是服貿這些一過,不知道還能擋多久,我們不怕競爭啊,但是
我怕的是他背後的國家機器,政府一直說年輕人不要害怕,我們年輕人怕的不是競爭,經
濟部很會管,你管管竹北那一塊吧,他之前一直想殲滅台灣的半導體,聯電被騙去了,從
老虎變成貓,還好台積電撐住了。請你管管這些來挖腳的廠商。

很多學者提出簽約條件不對等,還有Z>B,Z到底誰拿走?電信業為例,遠傳跟台固啊,他
會覺得很好吃啊。我們應該要貨貿再服貿,我相信部長找不到先服貿,再貨貿的例子,你
找不到,學者都幫你找過了啦,應該要先簽其他先進國家,再簽中國,服貿會造成貧富差
距過大,房價上漲,薪資下滑,社會文化價值流失,中國的國家機器就在背後。

以上,我簡短的,好啦不算簡短,但為公平起見啦,我剛剛也很抱歉一直提醒部長他超過
時間啦,謝謝。

 
about 9 years ago

知識份子的良知~資料庫篇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 / 陳宜欣助理教授)
http://blog.xuite.net/ycedu/blog/209899142
http://disp.cc/m/982-7xGj&fr=pnn

很多認識我的人會知道我的專業是『資料庫』,所以我要來談一下NCC說我不懂的事情(各位部落格格友,對不起,這篇文章是NCC逼我寫的,因為他們建議我拿出證據來,所以我只好違反政治中立原則寫出來,不然我從去年六月一直等到現在,我一直想希望私下諫言的,但是他們都沒有私下來找我拿證據,所以我是被逼的.........)

『資料庫服務』以及『資料處理服務』這次被放到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商業服務業開放項目(簡稱服貿)

『資料庫』是什麼?可能會有很多人頭上冒出黑線、烏鴉,不奇怪,因為主流媒體上很少講到這個詞,但是主流媒體最近應該常常講到下面這兩個詞『雲端技術』『巨量資料 (Big Data)』,Big Data是甚麼?用一個不精確卻好懂的方式來說,Big Data後面有一拖拉庫的資料庫們,然後需要超級多的資料處理服務,換言之,服貿開放巨量資料服務讓中國企業接手。

可能有些人聽到會覺得還好呀,經濟部和NCC說「只有一類電信會有影響」然後剩下來的都是「利大於弊」,請各位格友勤快一點去條文查一下中國有沒有開放資料庫服務呀?(補充說明一下,中國那邊稱資料庫為數據庫)沒有!

知不知道這代表甚麼意思呀?代表中國知道資料庫很重要呀,不能隨便開放,結果台灣這摳政府居然口木口木的,有沒有問過專家呀?在台大資工教相關科目的教授們沒聽過有人被諮詢到(而且他們也都跑去聯署反對二類電信和電腦相關服務業了),我自己也沒被問過(清華資工近十年來只有我一個人開這個課程,所以如果問到清大,應該會找到我吧?),真是不能原諒!怒!(對不起,我失去了禮貌的口氣,趕快回來淡定一下)

(輕描淡寫的說)其實還有更令人怒的呢!經濟部和NCC說只有一類電信,有交換機的、有機房的才有影響,再加上如果有國安疑慮就不會開放,他們絕對會保護人民的隱私,你經濟部有能力知道哪一筆資料會影響到國安?然後就封鎖那一筆資料?別做夢了啦!(暴衝中)

讓我們在這裡上個簡單的課程,雲端技術、巨量資料這幾年來因為很紅,所以在聯合國以及各大國際會議上都會探究這裡面的議題,其中這兩個技術中最為人所擔心的就是「個人隱私的保護」以及「國家安全資料的保護」,為什麼讓人擔心?因為很多資料單獨來看,完全無害,但是當我們有辦法把所有的資料放一起,然後針對他來檢查、挖礦後,卻可以找到許多非常寶貴的資源,看不懂這一段的人,歡迎找各學校資料探勘課程修一下,就會知道資料處理後會可以產生很多金不換的機密(當然,這要專家級的人才辦得到)

講一個更更簡單的比喻,經濟部和NCC覺得只要守住一類電信服務就高枕無憂了,這有一點像是一個小朋友就守在那個水管下面,覺得只要水管有我守著,水資源就安全了,結果水從使用者那邊放進水管後,最後留到敵人的水塘裡面,然後一滴水都不剩了,要用水還要去拜託敵人,拜託分我一點吧!在這個例子中,水管是NCC的一類電信加二類電信,而水塘就是資料庫。

再多講幾個例子,來讓各位了解資料庫有多重要吧,請看近年來引導商業風氣的是誰呀?抱歉不是HTC也不是Acer,我們舉兩個例子就好,一個是Google,一個是Apple(題外話,從這兩個名字來推測,大公司的名字如果是le結尾也許可以領導(lead)風氣,所以如果Acer更名成Accel也許真的能加速爬升),我上課超喜歡用這兩個公司當例子,Google兩個創辦人是從美國史丹佛大學資料庫實驗室肄業的,他們的搜尋引擎是該實驗室其中一個研究題目,所以Google最厲害的地方是該公司對資料非常重視,很多公司被他們買下來,是為了他們的資料(例如:Youtube)而不是為了那個資訊軟體,資訊軟體再做就可以,但是資料沒有了,就怎樣都拿不到、就沒有先機了!也因為如此,他們積極開發各種軟體來從使用者手邊拿資料,例如廣受好評的Gmail。

Google是怎樣寶貝他們的資料呢?在搜尋引擎服務上(題外話:搜尋引擎也可以當成一種資料處理服務,資料處理服務也被服貿熱飲開放了),他們大概會用到兩種資料,一個是網頁資料(這是Google想辦法寫程式把大部分的網頁資料複製存回他們的資料庫),網頁資料會被整理然後排列好,一旦使用者要用到這些資料,這些資料會以極快的速度傳回使用者手邊;一個是使用者瀏覽紀錄,也就是使用者在搜尋引擎上輸入什麼關鍵字、點擊哪個頁面、停留多少時間…等等,用美化的講法,這些資料會被一再的利用以便給使用者更好的服務,用有心機的講法,這些資料是要幫助Google能站穩他的商業龍頭地位。

所以大家覺得很神的Google Translate其實就是從上面兩個資料來的,也因為有這些資料他們可以推出更多的服務Google News、Google Trends等等等,這些資料寶貴到他們不輕易讓別人使用,多年前在一個場合我曾遇過Google Taiwan總經理簡立峰教授,我很白目的問他:「簡老師,我們有沒有辦法跟Google提企劃,然後得到一點點的使用者瀏覽資料來讓我們研究呀?」簡教授很嚴肅的告訴我:「不行呀!這些資料連我都拿不出來,我們這些資料是放在一個玻璃屋裡面,如果需要查這些資料,要直接進到玻璃屋中操作程式,而且出來的時候只能帶結論出來,原始資料還是不能帶,這是為了要保護使用者的隱私權」

講白話一點,資料庫就是Google的命脈,然後我們政府要把台灣商業界的命脈免錢送,嗚....嗚...嗚......我真是太傷心了!

再換一個例子,Apple是台灣各硬體廠商最需要效法的對象了,因為他們本來也是賣硬體的,但是看他們最近怎麼從谷底攀升?有人會說,那是因為他們做出了驚人的iPad、iPhone啦!錯了!他們在那之前就攀升了,我個人認為:他們把資料庫的思維帶進商業模式中,這才是恐怖的地方!Apple這一系列的產品中有一個核心的資料庫iTunes,軟體要從那裏下載,協力廠商要開發軟體也要上架到iTunes,使用者要在上面有帳號,然後還可以去上面留言、評價,因為iTunes的關係,Apple有了自己的銷售平台、商業資訊分析資料庫,所以從iTunes資料的分析,他們可以知道使用者喜好、現在趨勢,進而開發出使用者愛的東西。為什麼當初Steve Jobs對Google開發Android氣得半死呢?因為他們居然自立為王,用了同一個招數!

掌握了Android的平台後(記得:平台後面可是有資料庫的),Google可以不急著自己生產硬體,所以他們可以跟HTC、三星合作,分點油水給這些下游廠商,但是使用者的喜好可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耶,所以哪一天莊家想要通殺的時候,哇哈哈哈哈哈......

看了這些例子,就會知道要當莊家呀,資料庫一定要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不然君以為Facebook怎麼可以這麼紅?紅在哪?因為他們手上有第一手社群資料,這些社群資料知道民知所欲呀!

這樣講完有沒有覺得資料庫很重要、絕對不能開放?金不換耶!

如果你曾經是我資料庫的學生,你也許會問:「老師,那你怎麼上課沒有講過?」其實我有,我一直強調資料庫很重要,只是從來沒拿服貿熱飲當例子,因為一明講就不算政治中立了!

那也許有人會說我這番話沒有競爭力,他們會說:「你怎麼可以這樣貶低自己呢?我們有競爭力,雖然開放這個服務,卻不代表我們的資料庫會被對岸服務呀!」這個問題很好回,請看一下我們的新戶政系統做的如何?有沒有罵聲四起?這個系統是最典型的資料庫服務,我們有做得很好嗎?更別提台灣的很多資訊服務都是大包轉小包、小包轉對岸包!(我實在不想一一點名,這樣會被更多人封殺)

當民間不懂,會用商業利益來計算得失的時候,政府更應該要是最後一道關卡,這一點中國政府做得很好,他們沒有開放資料庫、(任何)資料處理服務給台灣做,但是我們的政府有當最後那一道關卡嗎?沒有!更糟糕的是:當民間有力量出來質疑的時候,他們的態度居然是:「拿出證據來!」

所以我有很多朋友跑來問我說:「政府說教授們都在亂說,叫你們拿出證據耶」他們的態度就是我的證據,今天當我在講課的時候,即使我已經教授資料庫領域課程很多年,只要學生指出我有邏輯上的漏洞、證據上的缺失,我會當場道歉、改正,因為我知道能道歉、能低頭、能認錯才有進步的空間,我還想進步,我不想被資訊洪流淘汰,比起來我們的政府呢?

證據應該很清楚吧.................


4/8 16:55補充:中國在電信服務類有開放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僅限於經營性電子商務網站),只有電子商務網站的在線數據處理唷,換言之他們的條文中很清楚的載明,台灣還是只能經營水管業,管不到水塘,而且即使要經營水管業,還要到在福建省設立合資企業;比起來這跟台灣開放的完全不設限「資料處理」,是截然不同的層級!

4/8 17:20補充二:現在大家在反的電信二類我也反呀,最好懂的水管比喻是:「你如果其中一段的水管給人家做,你怎麼知道他會不會用銅管滲毒,或偷偷用支管來偷水呀?即使不偷水,用一種高科技技術,只要流過的水分子,就會被備份、染色,你怎麼知道這不會發生咧?」然後我們的官員是這樣說:「只要他敢毒水,我們會罰錢!所以放心好了!」是呀,人都毒死了,當然放心!不過也不奇怪他們會這樣回答了,他們連水塘都敢讓人家管了,水管算甚麼?!

4/9 21:20補充三:有人說那段資料庫到資料探勘的描述太難懂了,我們換個例子:假設今天NCC想要寫Z>B的壞話,卻又不想讓別人知道是自己寫的(這可是國安機密),所以他決定在PMP-BBS用假名發表、也技術性的隱藏自己IP,這樣就以為高枕無憂了。可是他上班的時候,老闆要求他要幫Z>B宣傳,所以他在MPM-BBS用真名寫了一些Z>B的好話。本來以為他可以天衣無縫的有兩個分身,沒料到,因為他寫文章有一個奇怪習慣(例如:總是在句尾加「來來來!!!」),被某神人肉搜出來,讓老闆大怒!在這個例子中,每一個BBS是一個資料庫,肉搜就是資料探勘技術,當有越多資料庫放到大水塘中,就越容易找出一些我們不想曝光的國家機密。

 
about 9 years ago

台灣環境服務業登陸 潛規則不明 評估過於樂觀?
http://e-info.org.tw/node/97086
服務貿易開放兩岸環境服務業 環境管理的提升或沉淪?(輸出篇)
本報2014年1月2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開放兩岸環境服務業貿易,官方不斷以「中國市場規模明顯較我方為大」、「中國為相當可觀之龐大市場」,「大致皆看好未來中國市場前景」,對於可能的投資風險卻隱而不提。曾於中國居住觀察的環保團體則指出,這種不務實的態度,恐怕讓兩岸因貿易交流而下修環保標準。

解讀潛規則

曾於中國長年居住、觀察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賴偉傑認為,台灣政府未充分掌握中國當地運作的潛規則,所有預測都過於樂觀。賴偉傑舉北京發生的案例,去年下半年在北京市郊的農村發現了大批有毒事業廢棄物,當地農民到地方法院提告,NGO(民間團體)也協助送檢,檢測報告顯示,重金屬含量非常高。

在法院訴訟過程,法院只相信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政府於是委託一家檢測公司,結果是沒有重金屬的污染。法院裁定以北京市政府的結論為準;等北京市政府收到解除證據保全的命令後,找了北京最大且與官方友好的一家公司,連夜把那些廢棄物清走。

當地的NGO到現場圍堵,發現雖然是一家合法的公司,但清除的人力並非專業人員,而是臨時工;這些臨時工根本不知道他們在清什麼;而偷倒有毒事業廢棄物的,是一家韓國企業。最後,中國北京市政訪要求這個NGO「整改」,否則可能把它「關停」。

賴偉傑問,如果台灣是那家被委託的檢測公司,是要好好的檢測呢,還是要配合北京政府?他雖不反對到中國,但台灣還做得不夠好,甚至需要政府帶著走,而且對中國的理解太理想化。「中國所謂的潛規則要比台灣業者認為的複雜而隱晦的多,環保署認為台灣環境管理比中國進步,到了中國可正向帶動,實在太樂觀。」

另外,服貿協議裡面完全忽略了NGO 的角色,對NGO能扮演的重要角色,視而不見。

兩岸服貿,NGO不見了

賴偉傑再舉一例,有些業者希望台灣能夠組團去做中國太湖的污染整治,而且能夠做得最好,成為一個典範,然而根據去(2013)年中國民間團體提出的報告,太湖的污染有很大部分的污染源,是來自台商在當地投資的產業鏈所造成的。

「不要一廂情願認為我們環保做得比中國好,所以到對岸教人家;而忘了台灣是因為有比較好的公民機制和民間團體監督,才能稍微有一點樣子,其實整體上並沒有做好。」

賴偉傑認為,在服貿的制度裡,完全沒有公民參與的機制,無論是台灣或中國。即使現在去,能夠得到一些小小的利益,都是基於眾多私相授受的潛規則下,所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益而已,並不是一個可長久的制度。他擔心開放過程,兩邊的環保標準會往下修。

環境產業隱含藍海商機
2008年,中國北京一個國際民間團體協助下,歐盟得以邀請中國政府以及民間團體到歐洲去看PRTR(「污染物排放和轉移登記」)、TRI(「有毒物質釋放清冊」)這種環境資訊揭露的整體機制;他們認為如果能夠在中國推銷這樣的理念、中國也能接受,才是一個大的環境管理的藍海策略。

賴偉傑參與其中,感受到環境產業中深具商機,反觀台灣的業者,卻是認為環保法令綁手綁腳,出走到中國;不是說市場太小,就是說規定太嚴,他認為,若以這樣的角度思考的話,那台灣根本是在向下沉淪,而不是把一個更好的制度建立起來。

透過環境管理的提升 藍海悠游

「台灣應優先於環保管理標準的提升」賴偉傑以歐盟PRTR為例,在環境資訊揭露上,已有先進的做法,社區居民得以了解居家附近有哪些化學製品流動。居民的知情權公開透明,國外環保管理是公開、動態管理,再以此管理態度,搭配環境管理產業。台灣在化學品管制上離歐盟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這是值得做的事情,未來是商機。

環保署原應從源頭制定先進的法令,在源頭管理扮演重要的腳色,讓台灣環境管理更為完整,例如,戴奧辛檢測1年2次,並不足以維護台灣的環境品質,能不能有更積極的作為,同時得以發展藍海商機;而非帶頭到對岸做生意,這並不能解決環境問題。從環境運動面思考,應讓兩方的標準越好、越嚴格,結果卻可能導致標準下修。

賴偉傑認為,服貿環境相關產業,不管是輸出或輸入台灣,都要經過政策環評,把所有台灣可承載以及可能衝擊的部分討論清楚之後,再針對這個領域的開放與否做進一步的討論。(全文完,「輸入篇」一起讀更清楚)


兩岸環境服務業背景說明: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所訂定的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環境服務業包括:

  1. 廢(污)水處理業
  2. 廢棄物處理業(含有害、無害廢棄物清除、處理業、資源回收處理業)
  3. 污染整治業(包括廢氣清理、噪音與指動防制、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

在技術檢測及分析服務業,則包括了環境檢測服務業。

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我國於2009 年6 月30 日公告開放污水處理業、廢棄物處理業及資源回收處理業,至於環境檢測服務業則為中資來台的投資項目。

2011年3 月7 日公告開放非承攬性公共建設項目之環境污染防治設施,其中包括:

水污染防治設施、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及最終處置設施、空氣污染防制設與噪音振動防制設施,以及土壤污染整治設施等為陸資來台投資項目。

環保署表示,開放中資來台投資至今已超過4 年,實際來台投資者僅有3 件,總金額為27 萬4,000 美元,並未對國內的環保產業造成衝擊。

海峽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中,我方環境服務業開放的項目包括污水處理服務、廢棄物處理服務、廢氣清理服務、噪音與振動防制服務、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服務等5 項。

在技術檢測與分析服務業方面開放了環境檢測的技術亦即檢測及分析服務1 項,而開放的內容則為允許中國服務業提供者在台灣以獨資、合資、合夥及設立分公司等形式設立商業據點,提供經銷服務。

中方服務業開放的項目則包括排污服務、固體廢棄物處理服務、衛生服務、廢氣清理服務業、噪音與振動防制服務業、自然和風景保護服務及其他環境保護服務等7項。

環境品質監測和污染源檢查,並不是中方開放的項目。